2017-09-21 06:14 来源:网友分享
如果仅限头部出汗,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
头上汗多,说明阳虚了。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最足,固摄力本应该最强。可是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只能说明阳气虚弱了。平时注意不要再多食生冷,做到不熬夜,睡觉充足。适量运动。晚上要用温开水泡脚止到身体微微出汗,以排出体内的湿寒之气。尽量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大枣,牛肉,山药,蜂蜜,茯苓等,健脾补胃,益气养血。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头汗多是阳虚
有很多人头部喜欢出汗,而且汗豆大豆大的。为什么呢?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气最足的地方,所以首先头就不怕冷。看冬天,有的人哪儿都怕冷,就这脸不怕冷,那因为脸部气血特别足。其次呢,阳气最足的地方能够憋住汗,阳气虚就会哗哗出汗,比如有的人锻炼只脖子以上出汗,或者一吃热、辣东西头上就挥汗如雨……然后再虚就精脱了,全部出去了,就是出油汗了,这汗跟油一样滴了出来。所以如果头上出汗不止,出油汗,就是典型的阳虚。
阳虚主要与肾中元阳(肾阳)相对不足有关。肾主生殖,主骨,主下焦少腹水液蒸腾。所以,进入中年后,阳虚会较早出现性 欲减退、性冷淡或者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等只有在老年人才常见的肾阳衰老之象。女 性可见白 带偏多,清稀透明,每当受寒遇冷或者疲劳时白 带就增多。
因为阳气不足,所以性格比较沉静,情绪会消沉,因此气虚和阳虚的人,容易有抑郁的倾向。
阳虚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就算不阳虚,也要注意。我经常提醒女孩子,穿衣服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少腹部肚脐丹田处和腰骶部一定不能暴露在外而迎风见雨受湿。它是元阳所在部位,又位于盆腔,月 经期盆腔充血蓄势待发,准备来月 经了,结果你下身前露肚脐、后露股沟,冷风一吹,盆腔内血液循环肯定受影响,就会引发痛 经或导致月 经减少、月 经延迟。
不要受凉
阳虚体质的人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差,稍微转凉,即觉得冷不可受。因此,在春夏之季要注意补阳气。民间有云:无厌于日 。有人指出,如果能在夏季进行二十至三十次日光浴,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晒太阳可增强体内阳气的吸纳。
现在不管南北方,天气都开始热起来了。记住,阳虚体质的人不要在室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如果不是必需,尽量少开空调。睡觉时尤其要注意肚脐的保暖,可以用轻薄的被子盖住肚脐部位,以免着凉,加重阳虚症状。
不要熬夜
充足的睡眠对阳气很重要,熬夜不仅伤阳气,还会使我们精神疲惫,面容肤色毫无光彩。建议大家晚上尽量在晚上23点前睡觉。
综上所述:对于上面讲的也就是阳虚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大家对这些更是要做好了解,还有就是当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更是要及时的来发现,而了解全面这些后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熬夜和着凉,这样也是很重要的。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2、环境调摄
此种人适应寒暑变化之能力差,稍微转凉,即觉冷不可受。因此,在严寒的冬季,要“避寒就温”,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培补阳气。“无厌于日 ”,有人指出,如果能在夏季进行二十至三十次日光浴,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因为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阳虚体质之人切不可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大,同时避免在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如果不注意夏季防寒,只图一时之快,更易造成或手足麻木不遂或面瘫等中医所谓的“风痹”病的发生。
3、体育锻炼
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4、饮食调养
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最为有效。
5、药物养生
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成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