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肉萎缩怎么办 教你如何预防

2017-02-12 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滕翠萱

  生活中很多人饱受肌肉萎缩的折磨,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主要的症状有:小腿肌肉萎缩、大腿肌肉萎缩、骨间肌和鱼际肌肌肉萎缩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最终会导致肌肉萎缩。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与神经系统也有很大扥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进而引发肌肉萎缩。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患病率女性大于男性,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儿童 患病率大于成年人。随着病情发展,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重症肌无力发病初期患者往往感到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且随着天气异常疲乏加重。肌无力和肌肉萎缩都属于肌肉的“痿症”,但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肌肉萎缩由其他疾病引起,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是不同的病症,因此要区别治疗。

  不管是肌无力还是肌肉萎缩,患病的主要因素离不开营养的不均衡和免疫能力过低。由此看来预防此类疾病的最主要的手段是保持乐观的心态,较长时间的紧张、悲观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促进肌肉萎缩的发展。坚持锻炼,但不要剧烈运动,这是因为过度疲劳反而会增加肌肉的疲劳感。要合理的膳食,肌肉萎缩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补充,因此要注意对蛋白质的摄取,还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和粗粮细粮的搭配等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神经内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