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13:08 来源:网友分享
第一组这个是锻炼大腿前侧肌肉的。说简单点,就是靠墙蹲。先靠墙,脚往外伸,然后慢慢重心落在屁股上往下蹲。蹲下之后,把脚板上的落力点转移到脚后跟。这个动作稳定后,再将好脚慢慢抬高离地1CM,将力量集中到需要锻炼的那条脚上。
第二组是锻炼大腿后侧肌肉。平躺在床上,深吸气,膝盖弯曲,腰部贴在床上,然后吐气,用屁股和大腿的力量弓起身体。稳定后慢慢翘起前脚掌,用后脚跟做着力点。也是维持好动作之后慢慢抬起好的那只脚。
第三组是锻炼大腿内侧肌肉。侧躺在在床上,伤脚在下,好的脚往前弯曲踩在床上,伤脚侧着往上抬起的同时往后扬。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你就感觉得到是伤脚的大腿内侧在使力。
以上动作都尽力坚持,能坚持好久就坚持好久。一天做4次。如果强度大的话,就是坚持的时间很久,自己都感觉自己做得很累很累了,一个礼拜做两次就行,否则就隔一天做一次。
具体有没有做到位就看各位的亲身感受了,我做了之后第二天就像跑了长跑一样,就是肌肉乳酸中毒的那种感觉。
1.肩胛带肌肉萎缩:是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常为肌原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如颈肌的无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撑才能将头抬起。
2.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少数肌萎缩肌无力可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3.大腿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是普通现象,肌肉萎缩的轻重各有不同,大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大腿肌肉萎缩都能恢复,但少数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大腿肌肉萎缩终身不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距离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4.小腿肌肉萎缩:指小腿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肌肉萎缩的原因还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发生。
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是诱发肌肉萎缩的原因之一。
肌肉萎缩的出现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肉萎缩症等。
护理肌肉萎缩要严格预防感冒。老人肌肉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老人肌肉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护理肌肉萎缩要劳逸结合。肌肉萎缩患者不要强行进行锻炼,因为强行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护理肌肉萎缩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老人肌肉萎缩发展。
预防胃肠炎护理肌肉萎缩要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老人肌肉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