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23:25 来源:网友分享
1.药物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外科治疗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的病人通过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可以挽救生命。
3.康复治疗
应早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分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针对性体能和技能训练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
1、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都会容易造成脑血栓形成疾病。
2、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脑血栓形成的因素有脑血流量的调节,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5千帕(71毫米汞柱)和高于24千帕(180毫米汞柱)时,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3、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血管发育异常,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壁创伤如损伤、手术、导管、穿刺、夹层动脉瘤等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有可能诱发脑血栓形成。
4、季节变化:脑血栓形成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脑血栓形成常年均可发病,但多在季节变化比较显着的时期形成发病高峰,尤其在夏季,脑血栓形成患者朋友要注意饮食健康。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诱发脑血栓形成的日常行为较多,为此,不宜过多食用高糖食物,防止血液粘笛度加重。
饮水充足
脑血栓形成患者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形成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戒降烟酒
脑血栓形成患者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脑血栓形成患者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60岁以下者用脑一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应休息5~10分钟,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血栓形成。
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脑血栓形成。
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血栓形成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脑血栓形成。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体位变化要缓慢
脑血栓形成往往发生于夜间,尤其是上厕所时刻。因为夜间本身血流缓慢,加上起床时体位变化,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所以夜间临厕时一定清醒后,缓慢起床。其实,平时做家务也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脑血栓形成患者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脑血栓形成患者要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脑血栓形成患者要注意烹调方法: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脑出血后遗症的主要症状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温馨提示: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