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13:2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脑性共济失调
1、小脑蚓部损害:常见于小脑蚓部肿瘤,儿童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成人以转移瘤多见。
2、小脑半球损害: 常见于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等。
3、全小脑共济失调:常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二)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1、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铅、砷、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2、后根病变:常见于转移瘤。
3、后索病变:常见于脊髓癣联合变性。酒精中毒、脊髓压迫症等。
4、丘脑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
5、顶叶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力瘤。
(三)大脑性共济失调
常见于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肮脏体部等部位的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
(四)前庭性共济失调
常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
1. 言语障碍,说话常缓慢,单调而含糊,吐字不清,音量强弱不等,或时断时续,呈呐吃语言或爆破式语言或吟诗样语言。
2. 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呈“Z”形前进偏斜。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
3. 有的共济失调还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沉着,眼睑下垂,有的有痴呆等智力障碍,或癫痫样阵挛,偏执倾向;有的有心脏病、心脏扩大,传导阻滞或阵发性心动过速;有的肢体偶有闪电样疼痛或麻木,但常无客观浅感觉障碍;有的合并有体温过低、肥胖、糖尿病、隐睾、性机能及直肠膀胱括约肌机能障碍等。
4. 书写障碍是上肢共济失调的代表症状,常是继下肢共济失调症状后随病情的扩展而发生。其首先表现为字迹的变化,字线不规,歪歪斜斜,字行间距不等,字越写越大;有的可见笔尖将纸穿破,严重者无法书写。
5. 骨骼变化是本病常见的体征,弓形足及脊柱弯曲。脊柱可表现为侧弯或后侧凸,少数病人可发生爪形手,尚可有隐性脊柱裂等畸形。
6. 共济失调发生震颤,可限于一个肢体或肢体的某一部分,在完全静止时可不出现震颤,在运动时增强。往往在刚开始运动终了时震颤明显,其震颤伴有协调不良,是不规则并且无规律性的。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一)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危害
1、小脑蚓部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危害常见于小脑蚓部肿瘤,儿童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成人以转移瘤多见。
2、小脑半球损害常见于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等。
3、全小脑共济失调常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二)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的危害
1、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铅、砷、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2、后根病变常见于转移瘤。
3、后索病变常见于脊髓癣联合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危害常导致酒精中毒、脊髓压迫症等症状的出现。
(三)大脑性共济失调的危害
常见于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肮脏体部等部位的脑血管病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危害,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
第一步,健运脾胃,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体具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第二步,补益肝肾“肝肾同源”,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肝肾不足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第三步,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的理论中有这么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如功能正常,气血充沛,卫气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袭得到防御,不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