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 流行性脑膜炎如何预防

2017-08-30 06:16 来源:网友分享

一、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病原因

  人感染脑膜炎双球菌为本病发病原因。该菌属奈瑟氏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球菌,直径0.3-0.8μm,呈肾形或卵园型,常成双排列。根据荚膜多糖可将该菌分为A、B、C等13个血清群,90%以上为A、B、C3个亚群。该菌自鼻咽部侵入,进入血循环致人体发病。

  其释放内毒素引起皮肤瘀点、瘀斑为局部施瓦茨曼反应,激活补体,血清炎症介质明显增加,较其他革兰阴性菌强5-10倍,也较其他内毒素更易激活凝血系统,因此在休克早期便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继发性纤溶亢进,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出血和休克,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细菌侵犯脑膜,进入脑脊液,释放内毒素等引起脑膜和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及颅内压升高,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严重脑水肿时形成脑疝,可迅速致死。

二、流行性脑膜炎的类型有哪些

  普通型

  本病绝大多数为普通型。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鼻塞、咽痛等,持续1-2天,此期易被忽视。2.败血症期 多数起病后迅速出现高热、寒战、体温迅速高达40℃以上,伴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及全身痛,精神极度萎靡。幼儿常表现哭闹、拒食、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和惊厥。70%以上皮肤黏膜出现瘀点,初呈鲜红色,迅速增多,扩大,常见于四肢、软腭、眼结膜及臀等部位。本期持续1-2天后进入脑膜炎期。3.脑膜脑炎期 除败血症期高热及中毒症状外,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以及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重者谵妄、抽搐及意识障碍。有些婴儿脑膜刺激征缺如,前囟未闭者可隆起。本期经治疗通常在2-5天内进入恢复期。4.恢复期 经治疗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善,皮肤瘀点、瘀斑吸收或结痂愈合。神经系统检查均恢复正常。病程中约有10%的患者可出现口周疱疹。患者一般在1-3周内痊愈。

  暴发型

  少数患者起病急剧,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儿童多见。1.暴发型休克型 严重中毒症状,急起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短时间内出现瘀点、瘀斑,可迅速增多融合成片。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唇周及肢端发绀,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若抢救不及时,病情可迅速恶化,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加重,血压显著下降,尿量减少,昏迷。2.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伤,常于1-2天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迅速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惊厥,锥体束征阳性,严重者可发生脑疝。3.混合型 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症状。

  轻型

  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见少数出血点。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脑膜炎奈瑟菌生长。

  慢性型

  少见,一般为成人患者,病程可迁延数周甚至数月。常表现为间歇性发冷、发热,每次发热历时12小时后缓解,相隔1-4天再次发作。每次发作后常成批出现皮疹,亦可出现瘀点。常伴关节痛、脾大、血液白细胞增多,血液培养可为阳性。

三、流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

  病原治疗 常选用以下抗菌药物,疗程5-7天。

  大剂量青霉素:目前青霉素对脑膜炎球菌仍为一种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虽然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加大剂量能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有效浓度。成人剂量20万-30万U/kg、儿童20万-40万U/kg,每8小时1次,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脑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毒性低。头孢噻肟剂量,成人2g,儿童50mg/kg,每6小时静脉滴注1次;头孢曲松成人2g,儿童50-100mg/kg,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

  磺胺药:曾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3片口服,每日2次,用药期间给予足量液体,并加用等量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氯霉素:脑脊液浓度为血浓度的30%-50%,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故用于不能使用青霉素或病原不明的患者。剂量成人2-3g,儿童50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对症治疗 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平衡。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四、流行性脑膜炎如何预防

  1、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的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

  2、做好宣传

  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3、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 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 mg/kg.

  4、菌苗预防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菌感染,对小儿要做好预防接种,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每隔3~4年复种,并避免接触结核病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神经内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