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 10:18 来源:网友分享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移行于面肌痉挛者极为罕见。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Babinski氏征等。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常常不是单纯的面肌麻痹,同时,咬肌、舌和指部分也可发生麻痹,这是因为面肌与咬肌等中枢,在中央前回的运动皮质上位置接近容易同时受损之故。在面神经麻痹侧,咀嚼肌紧张低下;而健侧咀嚼肌紧张度还正常,造成下颌偏向健侧。但翼外肌麻痹时,张嘴下颌偏向患侧(额肌与咽下肌受双侧支配,故不麻痹,而咀嚼肌虽受双侧皮质支配,但主要受对侧支配,故表现部分麻痹)。
针灸治疗
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膏药治疗
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如面瘫康,用来治疗面瘫效果好,方便省时,成本低,是目前治疗面瘫的重要方法。
1、防风粥: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该方可祛风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将白糖放入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加入薄荷粉,调勺,再继续炼于不粘手时,即成该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功效,对于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
3、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该方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4、姜糖苏叶饮: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钟。该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5、大枣粥: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该方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虚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6、参枸莲蓉汤: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克,莲子肉,山药各2克,肉莲蓉,火麻仁各12克,橘红3克,大枣,胡桃肉各2枚,煎汤取药汁服,口服2—3次。该方有补中益气,兼滋养肝肾之阴的功效。
7、生地蝎子汤:以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全蝎3至5只、天麻10克、猪肉100克及陈皮、生姜适量煲汤。其中全蝎为治风要药和著名的昆虫食品,与各药食料相配,能滋养阴血、祛风通络,适合中期和恢复期病人尤其是素来肝肾阴虚,伴头晕耳鸣肢麻,外风、内风兼见者饮用。而孕妇慎用。
8、参芪乌鸡汤: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除去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该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偏,适宜恢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使用。 另外,当症状稳步改善后,病人尚可咀嚼口香糖(香口胶),双侧均可,而以患侧为主。通过主动锻炼相关筋肉,促进功能恢复。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
温馨提示: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 虾皮和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