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 06:11 来源:网友分享
正常脑脊液
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新出血时进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前者脑脊液血染浓度前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而创伤性出血则反之。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垂直静置后可出现薄膜样沉淀物,如结核性脑膜炎有由液面倒悬至试管底部的漏斗样蛛网状薄膜等,在薄膜样沉淀物中寻得细菌的阳性率一般较高。
细胞学检查
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0.01×109个/L以下(早产儿及新生儿在0.03×109个/L以内),但多核白血球不应超过5个,主要为小、中淋巴细胞。当脑膜有刺激性或炎性病变时,脑脊液的白血球计数即可增多。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时,有多核或单核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增高;各种脑部肿瘤特别是临近脑膜、脑室或恶性者,也有白血球的增多。使用特殊的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将浓集于玻片上的细胞给以各种染色,还可细致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改变,大大提高了诊断效果,如嗜伊红细胞增高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提示脑脊液中有陈旧出血等。此外,还可直接观察到肿瘤细胞和寄生虫卵等,以及对细胞进行免疫功能的研究。
脑脊液的细胞计数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常达(1~20)×109/L;早期病毒性脑膜脑炎、早期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很少超过I×109/L。也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后。反复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异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性脑炎、梅毒性脑膜脑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寄生虫病等。此时常出现混合性细胞反应(包括浆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数常达1×109/L。也见于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神经炎等非感染性疾病。
3、嗜酸性粒细胞见于寄生虫性和真菌性感染、急性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反应、脑淋巴细胞白血病。
4、嗜碱性粒细胞见于寄生虫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脑膜。
5、单核细胞常随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而增多。
6、巨噬细胞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对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异物、脂肪等的反应。摄入布洛芬、磺胺甲基异恶唑、苏灵大等药物可使脑脊液细胞数增加。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小儿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检查过程:将混匀的脑脊液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五个大方格内红、白细胞总数乘以2即为每微升(μl)的细胞数,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并报告之。如细胞数较多,可计数一个大方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微升(μl)脑脊液中细胞总数,或用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先稀释后再计数之。
不适宜人群
1、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2、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不良反应与风险
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脑脊液检查(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穿刺后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水柱),儿童为0.39-0.98kPa(40-100mm水柱),新生儿为0.098-0.14kPa(10—14mm水柱)。
脑脊液白细胞总数正常值:
婴儿(0~20)×106/L
儿童(0~10)×106/L
成人(0~8)×106/L 。
化验意义:
增高:各种脑膜炎,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升高,可达数千万/L(数万/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一般增至数十至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亦见白细胞增多,但其来源于血液,如求校正的真正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700)并无增高。脑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