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5 08:23 来源:网友分享
脑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脑鸣可以单独发生,也常常与耳鸣同时存在,以40-70岁的中、老年人均多,女性多于男性。
脑鸣就是自觉脑内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流水声、嗡嗡声、鸟鸣声、虫鸣等,可时响不停,或持续不止,使人烦躁不安,坐卧不宁,难以忍受,常伴耳鸣、腰膝酸软、目眩,并且还可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影响睡眠、生活、工作等。
脑鸣是一种症状,是疾病的一部分或是表现之一。
病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脑部疾病如脑肿瘤、炎症、变性、脑萎缩、脑中风、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肾病、毒血症、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脂等;耳部疾病:常有耳鸣等症,但系耳内鸣响而非脑内鸣响,耳部检查多能发现病变。
心身疾病特别是可能与紧张、焦虑有关,这些病人由于长期紧张、焦虑、工作压力大除脑鸣外,还可能出现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体力不足、心慌、气短、脑子空白感、躯体疼痛、头晕、头痛等很多主观症状,但客观检查常常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过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现在经临床心理评测,多数病人属焦虑症、抑郁症或强迫症等;其它原因如某些药物的使用亦可引起脑鸣。
肾藏先天之精,补益脑髓,开窍于耳。诸髓皆属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故称“髓海”。肾开窍于耳,耳窍有赖于髓海的充养,肾气和则耳能闻五音。《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肾精不足可致髓海失充、耳窍失养,故见脑鸣如蝉、耳鸣如潮。
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本开窍于舌,而舌并非为窍,故有“心寄窍于耳”之说。《严氏济生方·耳门》曰:“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或为聤耳,或为焮肿。”《古今医统》曰:“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故心火暴盛、心虚血耗时,皆可以有耳鸣表现。
肝气通于耳,胆经上络于耳,肝胆互为表里之脏腑。肝胆气机通畅,则耳聪能听。肝胆气郁,上逆冲犯两耳,可致耳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气郁化火、感受热邪、素体阳盛,则鸣声如风如雷,甚至突发耳聋。《杂病源流犀烛》曰:“肝胆火盛,耳内蝉鸣,渐致耳聋。”肝主藏血,耳受血而能听,肝血亏虚耳窍失养,亦可导致耳鸣。
患者就诊时所述“耳鸣”症状,医者当辨其是脑鸣还是耳鸣。脑鸣多由肾精亏虚所致,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伴见一派肾精不足之虚象。患者常述鸣响之声自脑后枕部及两侧颞部传来,如蝉鸣声、风声、流水声、蟋蟀声,或有间杂,绵绵不绝,回荡不休。脑鸣的同时常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遗精滑泄等症状,舌象多见色淡红少苔,脉多细数。治疗肾虚脑鸣以补肾填精为主,兼顾补益气血。处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由于脑鸣常于夜深人静时发作,患者心烦躁扰,夜寐不安,精气无以充养,长此以往更加重了脑鸣症状。故方中常加入磁石、朱砂、夜交藤、合欢皮等药物以安神定志助眠,夜寐得安,精气有所充养,则脑鸣症状可迅速缓解。
耳鸣在临床上更为常见,病机也较复杂。诊治耳鸣首当由其兼证辨明虚实。耳鸣之实证,患者常述耳中突发鸣响,声调高、音量大,如雷轰鸣,如擂战鼓,躁扰难忍。虚证耳鸣则起病较缓,鸣声弱而缠绵,如蝉声,如风声。实证耳鸣常伴有实火表现,若心火亢盛,则有面赤口苦、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若耳鸣由肝胆二经而起,或肝气郁滞,或胆火上炎,可有口苦咽干、胁部疼痛、情志躁怒、脉弦有力等表现;而肾虚之耳聋,则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滑泄等症状。在治疗虚证耳鸣时,常使用具有升举清阳之气的四味药物升麻、柴胡、葛根、黄芩,使得清气升提,耳道气机通利,耳窍得以濡养,则耳郭清静,不闻噪声。心火亢盛、心阴亏虚者,肝胆火旺者,多用龙胆泻肝丸加减,尤喜用川楝子一味药物,疏肝泻火,《神农本草经》言其“引火毒下泄”,使得耳窍郁火得清。肾虚耳鸣者,则治以补肾填精,气血并补。
一、适当地缓解压力:因为过大的压力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的心里,久而久之不利于自身的心里健康。所以生活中注意调节自身情绪,适当的缓解压力,是生活中耳鸣怎么护理的重要内容。
二、劳逸结合:生活中工作过于繁重,生活忙碌,精神紧张,无法找到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休息,久而久之对身体非常不好。所以,生活中患者应做好休息,坚持劳逸结合。
三、调节情绪:生活中脑鸣怎么护理?情绪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少发脾气,不要多虑、多疑。
四、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一个人的身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充足的精力,身体才会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生活中护理脑鸣的方法,上文已经做了详细介绍,脑鸣患者在如此生活中会学会适当的休息、调节自身的情绪或者适当的缓解生活压力,并且要保证自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