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1 21:16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范涵蕾
网络发展迅速,但问题也接踵而来。据中山大学设计学院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显示:谣言多用夸大性词汇让人产生对死亡恐惧。
谣言分析第一期,针对14年11月份某段时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可见,网络虚假诈骗信息犹如洪水猛兽,已经充斥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中大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说;微信谣言文章主题虽然广泛,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旨在唤起人们对身体伤害和对死亡恐惧。我们来看下数据,关于人身安全的有51%,食品安全的有38%,和疾病有关的占16%。出于对生存本能,人们会疯狂转发,以提醒和告诫自己的亲朋好友。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这些信息呢?
首先,我们看此帖是不是陈年旧帖。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为了引起注意它会隔段时间换汤不换药的再次被发布。比如近来热传的《惠阳家长注意 啊!千万别给孩子玩这个,一沾上身狂脱皮!》,还有《家人们注意啊!这是就发生在山东!千万别给孩子玩这个,一沾身上狂脱皮!》,地点虽然变了,但文章内容还是一样。
其次,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我们在关注一个公众号时看其是不是大的正规平台,被举报的微信谣言,大多数来自一些段子手的个人账号,而且发帖内容多数不会触及要点只是侃侃而谈。比如近期被举报的“每日精彩”、“高品质生活知识”、和“成功智慧”等。对于这些发布频率较高的谣言公众号,我们在阅读时也要多个心眼,不要一看到就自己吓自己,傻傻的就信以为真。
最后,看其专业定位和信息主题想匹配。比如题目和摘要是健康类,点进去看确是不知从哪搬来的小说;或者说经常发些心灵鸡汤的账号,在医学问题上肯定就比不上专业的医疗账号。当然还要看是不是权威认证的医疗机构。
综合以上的几点,平时我们在浏览阅读微信文章是就要多长个心眼,看多了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是真是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