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呼吁:切勿给“坏胆固醇”翻案

2016-09-05 15:15 来源:网友分享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 陈建)针对民间流传的“胆固醇无好坏、大肥肉放心吃”的言论,众多医学专家今天在北京呼吁:血液中“坏胆固醇”危害很大,给其“翻案”的做法不可取;必须严格控制膳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在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才能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

  什么是“坏胆固醇”

  所谓“坏胆固醇”,即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之相对的“好胆固醇”,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里所谓的低密度或高密度,都是通过血液检测得出的。

  我国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国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是由于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引起。

  国际上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每1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每降低1毫摩尔,人群全因死亡将降低12%,冠心病死亡降低19%,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21%。

  事实告诉人们,控制 “坏胆固醇”升高,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卒中风险及全因死亡。这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但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传着“胆固醇无好坏、大肥肉放心吃”的言论。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霍勇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常翠青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纷纷表示,血液中“坏胆固醇”就像沉默的“杀手”,没有明显症状、却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为时已晚。“坏胆固醇”的摄入量必须限制;任何给其“翻案”的做法都不可取。强调膳食平衡和多样性,少吃、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严控油、盐、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

  “坏胆固醇”哪里来

  9月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四家单位在北京联合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

  科学声明指出:“膳食中胆固醇”并非是“血液中胆固醇”的唯一来源。

  血液中胆固醇来自两个途径:1/4从食物中吸收,3/4由人体内合成。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血液中胆固醇影响相对较小,但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差异性很大。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对膳食胆固醇摄入很敏感。

  科学声明指出,“坏胆固醇”的控制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防线。

  专家们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早干预、早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食物多样,膳食平衡,保持营养均衡;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方法。

  如何远离“坏胆固醇”

  “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强调,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普通大众的科学建议;针对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必须强调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声明指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肥胖者),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内源性生成的胆固醇增多,再加上清除障碍所致。因此,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使用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

  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大量研究已表明,其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坚持药物治疗并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带来心脑血管长期获益,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胆固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对于存在的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问题,专家希望民众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切勿偏听偏信,做有健康素养的中国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