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记者揭癌症患者的救命药为何如此难找

2016-10-11 10:39 来源:网友分享

  每年,中国新增约400万肿瘤患者。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今年4月14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共报告肿瘤新发病例20399例,同比增长达到10%——绝大部分病患,都是循着大病医保这一国家医疗保障治疗肿瘤。幸运的话,他们能康复,享受新生活;不幸的话,他们则要跟死神搏斗,而最终胜利的,往往是持镰刀的那位(“死神”)。

  他们治疗肿瘤的全部依靠,除了医保,就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上的26种抗肿瘤药。而小部分人,选择跳出目录的限制,到境外寻找哪怕是一线生机。

  据介绍,2014年内地跨境治癌人数超过10万按照现有增长速度保守评估预计未来5年跨境治癌人数将增至30万人次/年

  患者之盼:

  多一个选择

  多一丝活着的希望

  张萍(化名)的家里,丈夫的遗像挂了六年。

  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深圳家庭。30多年前两夫妻来深工作,成家立业,儿女双全。9年前丈夫罹患胃癌,张萍倾尽心血,西医、中医甚至民间疗法,但依然没能挽回丈夫的生命。“北大深圳医院做的手术、化疗,康复后过了两年,到武警医院又查出复发,又治疗,然后再到南山人民医院疼痛科。说实话,去疼痛科时就知道治不好了。”当年疲于奔命的日子,张萍依然记忆犹新。

  丈夫治病那会儿,她和儿女除了奔走各大医院,还开始关注国外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无奈经济、资讯所限,最终还是沿着大病医保的治疗方式:化疗放疗+自费购买各种补品药物。“他生前其实对这些治疗还抱有很大信心,但最后他也希望能多些治疗方法和药物,只不过国内没有,医生也没其他好办法。如果当时能尝试到国外治疗,故事可能会有另外的结局,也可能没有,不过至少能多一个选择,多一丝活着的希望。”张萍说道。

  类似张萍一家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他们都必须翻过一座大山——《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第一条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而这一条规定,基本锁死了国内病患的用药区间。

  普通民众,对于专业性强的药物可能了解不多,那医生们呢?

  一名曾在深圳某公立医院工作多年的肝病专家医生告诉晶报记者,用药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实在一言难尽,“以目前国内医生的水平,能将已有的药物用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另一位公立医院医生则表示,再怎么了解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治疗方法,他们也没办法去使用和验证,只能将有条件的病患介绍出去治疗,大部分患者依然只能使用国内治疗方法:“说实在的,我们也不知道外面的治疗方法有没有用,但如果到了非常严峻的关头,我们依然坐井观天,实在不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审批之困:

  新药进入中国

  要命的时间差

  再过半年左右,国内首个获批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将要上市。但李丽(化名)已经等不及了。“到明年我就26岁了,过了最佳注射年龄,所以今年就要赶紧打疫苗了。”9月17日,李丽在朋友陪同下,前往香港的一家诊所注射HPV疫苗。近年来,赴港注射HPV疫苗几乎已成一种潮流,李丽的不少同事早已在香港注射。据医学专家介绍,9-25岁之间尚未有HPV暴露者注射疫苗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这让今年25岁的李丽下定决心赴港注射疫苗。

  李丽选择的疫苗需要在6个月内打3针,共计3900港币,往返的路费再加上耗时耗力,显然这笔账不好算。但在她看来,时间比金钱更加重要,“年龄已经到了,再不打可能就没那么有效了。”

  那么一款新药物要进入国内市场,需要多长时间?

  葛兰素史克公司今年7月18日宣布,历时6年、纳入6000多名受试者的国内临床试验后,希瑞适(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上市许可,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预防宫颈癌HPV疫苗。

  “在我们国家肿瘤常规治疗没有办法了,就真没有办法了。在国外,常规治疗没有效果了,还可以尝试抗癌新药或新技术的临床试验。”深圳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主任申维玺表示,国内原研的抗癌药非常少,国外研发的新抗癌药从美国FDA批准临床应用到进入中国,往往有3-5年的时间差,因此不少患者便选择前往境外治疗或买药。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秦国英在2014年的一次活动讲话中指出,我国宫颈癌每年约有13.2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据此推算,六年有近80万新发病例,因未能接触到疫苗,而无法降低患病风险。

  赴港治疗:

  近水楼台还是无奈之举?

  据报道,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有7500人死于癌症。

  晶报记者了解到,美国FDA药品审评中心有近4000人,欧盟负责审药的核心机构也有500多名雇员。但目前国家药审中心的一线审评员仅有100多人,面对的却是大量待审批的创新药、仿制药。有业内人士透露,多家国内药商多次申请同一药物,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心存侥幸期望过关生产,应该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惩处,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审评员队伍中。

  对患者来说,等待新药的审批显然是下策。今年3月成立的香港医学科学院,为内地患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据介绍,香港医学科学院附属香港特区肿瘤中心,目前已接诊内地患者229人,而且每个月的病人还呈现倍增态势。该中心保守评估,预计未来五年,接收赴港治癌的患者将达到1.13万-1.35万人次/年。

  “我们的优势就是国际资源。”香港特区肿瘤中心经理区滂如是说。

  “相比内地,在香港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而且与内地以医院为单位不同,香港的医生只要开单,可以在全港任意一个有资质的地方进行检查,而且也可以请到全港最好的医生来问诊。”该中心首席中医专家、香港医学科学院荣誉院长李岩表示,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让医疗机构减少租金、维护设备等开销,又可以灵活地使用各种社会最新资源,另一方面,打通医疗资源的壁垒,也使得患者能够更加全面地接受医学评估,接受综合性的治疗。

  据了解,香港医学科学院除了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中西医肿瘤治疗和康复服务外,亦对已经在国外及香港上市的药品开展Ⅳ期临床试验,探索在华人中应用这些新药的规范与效果。中心的中医服务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精神,推广现代中药和传统中药验方。

  李岩还介绍了该中心对中药西化的成果,“我们是首家使用牛樟芝入药的医疗机构,病患可以通过在我们中心治疗,获取到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承担复方牛樟芝制剂对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探索者,李岩领导着团队攻克了诸多难关,将牛樟芝应用于临床。据悉,香港医学科学院在内地和香港政府支持下,已在深圳建立牛樟芝专业实验室,并与香港浸会大学开展牛樟芝治疗癌症的研究。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