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12:23 来源:网友分享
1.只重视肿瘤,不重视疼痛
很多医生和患者错误地认为,癌痛是患者必须要承受的,肿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痛了。但事实上,对于患者而言,控制疼痛与控制肿瘤同样重要。癌痛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两者同步进行。因为只有把疼痛控制好,患者的状态才会好,才更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2.镇痛药物只在疼痛剧烈时使用
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及时、按时使用镇痛药,可以良好的镇痛,并且可以用最少的镇痛药物达到最大的镇痛效果。另
3.对阿片类药物恐惧感
很多临床医生错误地认为,阿片类药物不安全,副作用大。但事实上,对于需要长期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临床实践证明,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除便秘外,大多数是暂时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4.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止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疼痛患者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长期服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成瘾的患者只占0.029%和0.033%,也就是说成瘾性非常罕见的。全国癌症疼痛治疗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医务人员及药物供应及管理人员对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恐惧是影响我国癌痛治疗的主要障碍。近几十年的全国禁毒宣传深入人心,对麻醉类药物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政策,强调了关于阿片类药物不正确使用及滥用的后果。然而,在强调阿片类药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使人们对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产生了顾虑,甚至恐惧,这在非癌痛领域的影响更大。
5.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
事实上,哌替啶的止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其口服吸收率差,肌肉注射哌替啶会使患者注射局部产生硬结和新的疼痛感,而且其代谢产物会引起肾脏的损害。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并不推荐慢性疼痛病人肌肉注射哌替啶。
6.癌痛去忍,不去治疗
面对癌症引发的疼痛,很多患者和家属首先做出的选择就是“忍”。癌性疼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疼痛,而是包括各种对身体有害刺激因素,如躯体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及经济的诸多因素,所引起的一类多种疼痛混合出现的“总疼痛”。如果这种疼痛持续几天或几周,甚至于几月或更长时间,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患者的抗肿瘤治疗甚至生存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治疗疼痛的药物有三个阶梯,具体如下:
第一阶梯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扶他林、塞来昔布、消炎痛等)和对乙酰氨基酚。第一阶梯药物因为具有较多的器官毒性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防超剂量和超疗程使用,具体副作用例如过敏性或非过敏性皮炎如丘疹、皮肤发红、水肿、瘙痒、小水泡、大水泡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轻度不影响睡眠的疼痛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阿片类药物使用。
第二阶梯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这些药物属于精二类处方药,需要在医院使用精二类处方开具,这些药物用于中度疼痛治疗。
第三阶梯药物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是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主要用于中度以上疼痛的治疗,疗效确切,且没有一、二阶梯药物的器官毒性作用和剂量限制,使用最为普遍,但是这类药物属于精一类处方药,需要专科医生使用精一类处方开具。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mg/d,对乙酰氨基酚2000mg/d,塞来昔布400mg/d。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如为联合用药,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
2)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除便秘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作为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的用药最初几天。初用阿片类药物的数天内,可考虑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止吐药预防恶心、呕吐,如无恶心症状,则可停用止吐药。便秘症状通常会持续发生于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全过程,多数患者需要使用缓泻剂防治便秘。出现过度镇静、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需要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肾功能不全、高血钙症、代谢异常、合用精神类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3)辅助用药。辅助药物能够增强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或产生直接镇痛作用。辅助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辅助用药的种类选择及剂量调整,需要个体化对待。
原则一:口服给药。
原则二:按时给药。
原则三:三阶梯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另外,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可增加止痛的效果,减少了止痛药的剂量。这些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可减轻周围神经水肿和压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美舒郁、百忧解,用来镇痛、镇静、改善心情;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治疗撕裂性及烧灼样痛和放化疗后疼痛;羟嗪类抗组胺药,用于镇痛、镇静、镇吐。
原则四:用药个体化。
原则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还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止痛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等问题。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癌症病人使用吗啡的极量限制,这体现了对癌痛控制与姑息治疗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