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07:32 来源:网友分享
脐带发炎了怎么办
一旦脐窝湿润、流水,这就说明脐带有发炎的迹象。
新生儿脐炎的最初表现只是小肚脐里有些渗出物,看上去湿乎乎的,脐窝周围的皮肤轻微发红,不肿,宝宝也没有发烧、厌奶等症状。
这时如果能及时发现,注意保持肚脐的干燥,并让肚脐暴露于干净的环境中,避免局部污染,炎症就不会进一步发展。
该怎么做
可以使用75%酒精、生理盐水、3%硼酸液、1∶1000新洁尔灭液、氯霉素眼药水等中的一种,用医用棉签或棉球蘸上药液后,轻柔擦拭肚脐。
如果干枯发黑的脐带残端还没有脱落,可一并清洁。
脐部化脓怎么办
当宝宝肚脐周围的皮肤变得红肿,用手轻触时能感到皮肤表面轻微发热,脐窝里出现脓性分泌物,并带臭味,同时宝宝还出现厌食、呕吐、发热的症状,说明宝宝的脐部可能已经化脓。
脐肉芽肿怎么办
如果急性脐炎未能完全治愈,可能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脐炎与脐肉芽肿;也可能因为脐带脱落过早,留下的未愈合创面长期受到局部感染或者脐窝里不小心进入异物(如爽身粉),长期慢性刺激引起脐炎长期不愈,形成脐肉芽肿。
症状表现为肚脐处有一小块红色突出肉芽,并分泌出黏性液体。
脐部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脐带脱落前后,护理人员通常会用95%酒精加以消毒,95%酒精又称脱水酒精,可以加速脐带的干燥,以避免细菌感染。在正常的照顾下,脐带在宝宝出生后约七至十天之后,就会自然干燥脱落。通常不会超过十四天,大部分的脐带都很干脆地脱落下来,肚脐也很快干了。
刚脱落的肚脐处,可能渗出一些血水,家长们不需要太紧张,它会像一般的伤口一样渐行愈合,此时仍依脐带处理规则继续处理就行了。
有些脐带脱落的不完整,可能仍留一点在肚脐上,使肚脐经常是湿润的,这样的情形,很容易引起慢性发炎及肉芽组织增生,称为脐息肉或脐肉芽。
脐息肉芽若持续两、三个星期都没有消退的现象时,可以找医生用化学物质,如硝酸银AGNO3或电烧灼破坏肉芽,待5-7天后,脐息肉芽就会逐渐干化并掉落。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如处理不当,会引起细菌感染,也不可掉以轻心。
每次帮宝宝洗完澡后,记得肚脐部位的水分要以棉花棒擦试干净,保持肚脐干净。以棉棒沾95%的酒精于肚脐处擦拭,由脐带根部或凹处开始,然后向外擦至皮肤止,并于每次换尿布时,检查脐部是否干燥,若脐部仍为潮湿,可重复以上的动作,以95%的酒精再次擦拭。干燥后的肚脐就容易脱落,也不易滋生细菌。
脐带脱落之后,处理步骤也如上述一样。此外家长们也应随时注意,保持婴儿脐部处的干燥,避免尿布将其浸湿了,湿热的肚脐容易藏污纳垢而发炎。不要硬扯未脱落的干的脐带,以免出血。
脐部疾病
由于胎儿时期,脐带与肠道及膀胱曾有密切的关联,在出生后若这关联仍在,就可能发生肚脐与小肠相通,此时可见黄色稠稠的肠内液体从肚脐流出。也有肚脐与膀胱相通的,此时尿液会从肚脐流出,这些疾病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果肚脐在出生后2、3个月还有分泌物,就要考虑上述疾病了。
脐疝
肚脐也会发生疝气,所谓“肚疝”是指在小孩哭闹或用力的时候,肚脐会凸出的病症。正常的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其肠道是膨出在脐带中的,在10周左右才会慢慢回缩腹内,腹壁也会逐渐密合。如果肚脐处的腹壁肌肉较薄弱,支撑力不足,当婴儿用力时会使腹内脏器鼓出,而形成脐疝。
脐疝通常用肉眼即可诊断出来,用手指触摸腹壁,一般在用力时,肠子会鼓成2-3厘米的大小,又可将鼓出之内容物推回腹腔内。脐疝气不具危险性,大部分的患者会在一至二岁内自行痊愈,所以通常不必开刀。若小孩大于两岁还没愈合,或腹壁缺损直径大于2厘米,或另有其他因素,就要考虑以外科手术来治疗了。
肚脐
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一、从肚脐形状来辨病
1、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2、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3、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4、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5、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
6、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7、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二、肚脐忌寒,记得要保暖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三、脐部保健法
1、按摩肚脐
坐、卧、立式均可,尽量放松全身,充分暴露腹部,先将两手搓热,将一手掌心贴于肚脐部位,一手压在脐上,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旋揉50~100次,按揉用力宜轻柔,不可用强力,每天早、晚各一次。
脐与腎间动气相通,而脾、胃、小肠、大肠位于脐周腹内,按摩神阙及腹部能增进食欲,疏通气机,帮助消化,增强体质,旺盛精力,并能防治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前列腺炎等疾病。
2、中药敷脐
如实热便秘,可以苦寒泻下的芒硝敷脐,寒性腹痛则用辛温散寒的生姜、吴萸、肉桂、丁香等研末敷脐等。而对于年老体弱者,可根据体质气血阴阳亏虚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敷脐,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妙。
脐疗与内服法有殊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敷脐时药物通过皮肤,直达经脉。并通过经络的气血流注,使药性随气血之运行而输布周身,达到温通经络,通行气血,驱散寒湿,调和脏腑阴阳,并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之目的。
3、肚脐拔罐
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更年期心理特征和保健介绍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