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16:31 来源:网友分享
1.自我按摩
按健侧肌运动方向对患侧肌肉进行按摩,动作力度要适中、稳重、均匀,部位要准确,早晚各进行一次为宜。如用双侧拇指或食指指腹对枕额肌进行按摩,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进行推拉或轻柔;用食指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眼眶下缘间的凹陷处对眼轮匝肌进行按摩,方向为从内向外及从外向内;用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进行轻轻推拉,以促进口轮匝肌运动功能的恢复等。
2.面肌功能训练
面肌运动功能开始恢复后,患者可进行面肌功能训练,以进一步促进运动功能回复,可重复练习多次。如上提健侧和患侧眉目,以促进枕额肌运动功能恢复;将两侧眼睛轻轻闭合,经常进行闭眼练习可促进眼睑闭合功能及眼轮匝肌运动功能的恢复;口紧闭后缓慢呼出一口气,以将两侧腮帮鼓起,可预防上唇方肌出现萎缩;进行撅嘴练习,可促进下唇方肌及提上唇肌运动功能恢复;向上用力将鼻子上耸,然后慢慢放松,重复此动作可防止鼻肌发生萎缩。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面瘫后遗症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脸部肌肉出现功能障碍,发病的时候患侧面肌萎缩,张口闭口动作时引起患侧下眼睑联动,造成的眼袋很大;发病部位在右侧的时候会导致右侧面部痉挛直至面瘫,症状右眼裂变小,眼睑下垂,嘴角上挑,有时痉挛,面部有僵硬感觉。抬头纹由右侧不一样,有时生气时还抽动,左眼比右眼小,说话时左侧有点张不开。
面瘫后遗症难以治愈是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些患者采用的药物根本就符合自己的适应症,因此这容易导致面瘫后遗症的久治不愈。对于面瘫后遗症的治疗,西医通常采取神经抑制类药物控制,治标不治本。中医治疗中,面瘫用药和脑血管病用药混用,由于药不对症,面瘫后遗症的治疗效果难如人意。
针灸和手术是在临床上经常被采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经过这些治疗工作以后,治疗虽然短期内面瘫后遗症患者的痉挛消失,但会对面部神经造成永久性损伤,造成面部肌肉开始萎缩,妙手也难回春。
临床治疗期间很少有患者坚持病因治疗的原则,这种情况下,病灶是很难根除的,治愈也就成了空想。由于难以从发病根源上进行面瘫后遗症的治疗,即使当时能使症状缓解,但是半年后往往容易复发。
在平时人们以为面瘫是属于老年人的一种疾病,其实不然,这种疾病在这些年来产生了低龄化的转化。除此以外,随着病情转化,面瘫后遗症在临床上也经常发生,给患者造成了难以治愈的健康隐患。
一般情况下如果面瘫病人能够在三个月之内把病灶消除,那么就可以避免发生面瘫后遗症。通常这种疾病是因治理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而发病的,如面部表情肌没有完全恢复时遗留的症状及自觉症状。面瘫的后遗症的病因主要就是面瘫患者没有正确的治疗面瘫,结果导致了后遗症的发生。
可见治疗不当是导致面瘫后遗症发生的主要诱因,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上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另一部分是接受损伤性治疗所造成的如针灸。所以大家在使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一定要有专业医生的指导才使用。我们在平时要积极了解面瘫后遗症的发病原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治疗的时候采用针对病源的疗法,对去除面瘫后遗症的病灶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治疗期间面瘫后遗症患者要重视查清病因,坚持病因治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