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 22:29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范海安
慢性肠胃炎,指的是因为机体遭受多种病因诱发的胃粘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并可发生萎缩性样病变的一种消化系统性疾病。慢性肠胃炎主要是由于胃粘膜上皮反复损害,促使胃粘膜特异性再生,继发胃粘膜改建,最终导致不可逆性的固有胃腺体萎缩消失的一个过程。
慢性肠胃炎的检查,十分之多,主要包括有胃液分析、血清学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查、胃镜、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检查等项目。
慢性肠胃炎的胃液分析,主要是通过测定人体的基础胃液分泌量,并进行组胺试验、五肽胃泌素试验,来测定人体的量大泌酸量、高峰泌酸量,从而判断人体的肠胃的泌酸功能,加以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并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治疗。一般来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酸多呈现正常状态,而广泛性严重性慢性萎缩胃炎的胃酸则出现明显的降低状态。
慢性肠胃炎的血清学检测,多能明显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血清中的胃泌素呈现中度升高,血清的PCA多呈阳性反应。因为慢性肠胃炎的胃酸缺乏,减少了对G细胞分泌的抑制功能,并由于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减少,从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慢性肠胃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胃肠X线钡餐检查、胃镜等内容。胃肠X线钡餐检查主要是通过患者吞服钡剂,继而进行消化道造影。在造影中多可以明显显示胃黏膜的细微结构,呈现出患者的胃黏膜皱襞多呈平坦性改变。胃镜下浅表性胃炎多表现为胃窦部弥漫性胃黏膜增生,灰白色粘液增多,呈麻疹样改变。
慢性肠胃炎的组织学检查,包括病理检查、活组织检查两类。活检可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为苍白色,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增生变薄,紫蓝色,并出现黏膜表面颗粒状改变。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判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佳方式。
慢性肠胃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于饮食不规律,起居不正常的人群。对于慢性肠胃炎,多会出现长期的、规律性的症状,并多在进食后发作。因此,若有类似的症状,应及时选择相应的慢性肠胃炎的检查,明确病因和疾病性质,进行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