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乙肝的患者日常护理方法 为什么会得重型乙肝呢

2016-10-26 16:48 来源:网友分享

一、重型乙肝是怎么回事

  1.病因:

  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短期内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感染HBV的肝细胞;或短期内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致局部发生超敏反应(Arthus反应) ,造成大块肝细胞坏死;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应,使肝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加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 IL-1和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进肝细胞损伤。

  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

  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 有待进一步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大多数病情比较轻,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病情加重,发展为重型肝炎。如:(1)长期失眠,过度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2)长期大量饮酒;(3)长期服用损害肝脏药物;(4)未征得医生同意,过早停用某些治疗肝病药物;(5)在非正规医院,受某些疗效不确切药物治疗,贻误病情等。

  2.病理改变:

  A.急性重型肝炎。

  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大灶性或亚大灶性坏死,坏死面积可达肝实质之2/3以上。在大灶性坏死的周围肝细胞可有重度的肝细胞水样变性。

  B.亚急性重型肝炎。

  在肝细胞新旧不同的大片坏死的基础上,伴有明显的肝细胞再生。

  C.慢性重型肝炎。

  除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改变外,还可见到原有的慢性肝炎所致的陈旧的纤维化,同时可以看到小叶边缘或肝细胞结节边缘的明显的碎屑坏死或桥接坏死。

二、重型乙肝有哪些症状

  A 急性重型肝炎

  又称暴发型肝炎。症见:起病10天内出现精神症状,如兴奋、性格行为反常、答非所问、日夜倒错、步履不稳、视物不清、昏迷等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肝浊音界迅速缩小,有扑击样震颤及病理反射。初起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发展迅猛。病程中出现明显出血倾向、低血糖、高热、腹水。发生脑水肿概率高,部分病人发生脑病。晚期发生顽固性低血压、急性肾功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肝界缩小,出血倾向,黄疸急剧加深者,可以确诊。

  B 亚急性重型肝炎

  症见:病人极度乏力,明显食欲缺乏,频繁恶心呕吐,腹胀难忍,出现腹水。肝界进行性缩小,发病时常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来势汹涌。肝性脑病常出现在病程后期,后期还可出现严重出血、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严重感染,发生多脏器衰竭。病程较长,可达数月。部分病人可恢复,但多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

  C 慢性重型肝炎

  严重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酷似亚急性重型肝炎。可由慢性肝炎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而成为慢性重型肝炎,亦可起病如同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死后尸解证实诊断。

  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下降,出现难以消退的大量腹水、反复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此型病人常有低氧血症,存在通气换气障碍。近年由于治疗的加强,半数以上病人不出现肝性脑病,或仅在临终前出现,常因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感染而死亡。

三、重型乙肝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

  A 急性重型肝炎

  血液检查:病人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平均每日以17.1~34.2μmol/L的速度迅速增长。多数病人出现酶疸分离现象。病情危重、预后甚差,病程常不超过3周。

  B 亚急性重型肝炎

  血液检查:黄疸迅速上升,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小于40%。血清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早期ALT上升,随后出现酶疸分离,AST/ALT比值>1。

  C 慢性重型肝炎

  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下降,出现难以消退的大量腹水。

  2.肝功能测试

  (1)血清酶测定:

  A)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说明病重。

  B)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大部分(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剩下的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C)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这几项在急慢性肝损害时都可有改变,但灵敏度及改变幅度均远不及转氨酶。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胆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变仍活动,肝衰竭时肝细胞微粒体严重损坏,r-GT合成减少,血r-GT也下降。

  D)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占位性病变时可明显升高。r-GT在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时可增高,可用其来鉴别ALP增高是否与肝胆疾病相关。

  (2)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低白蛋白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脑血流、糖代谢及能量供应,并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血浆氨基酸谱分析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链氨基酸接近正常或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脑病时甚至可倒置。

  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因为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注意: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维生素K缺乏者等情况,需加以鉴别。

  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在淤胆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时TC可明显增高。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3.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及预后。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

  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 HBeAg 阳性。应注意:HBeAg与HBV DNA、DNA聚合酶活性及 Dane 颗粒密切相关,为病毒血症的标志,表明患者具有传染性。自 HBV 感染潜伏期的早期至临床症状出现10周,在血清中可以测到。以后逐渐减弱至消失。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后 3~4个月后HBeAg转阴表示预后良好。HBeAg 持续阳性提示肝脏炎症向慢性发展。

  是HBV的核心成分,含有病毒核酸。HBcAg阳性时表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由于循环中HBcAg外面包裹HBsAg,以及少量游离的HBcAg可转化为HBeAg或与抗-HBc 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因此用一般方法不能从患者血清中检出HBcAg,而只有在肝细胞中才能检出。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当Dane 颗粒经去垢剂处理后,HBcAg可以释放出来。HBsAg 高滴度、HBeAg与 DNA 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测定 DNA 聚合酶可以较灵敏地反映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可直接检测HBV DNA,如果 HBsAg、HBeAg阴性而HBV DNA为阳性,即表示HBV在复制,病患具有传染性。DNA 聚合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反转录酶作用,其活性越高,表示病毒复制活动越旺盛。

  HBv的现症感染,可根据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而确立: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 DNA或DNA多聚酶阳性;③血清IgM抗-HBc阳性;④肝内HBcAG和(或) HBsAg 阳性,或HBV DNA阳性。

四、重型乙肝的护理

  1.注意休息

  休息对乙肝患者的病情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量越大,肝脏的血流量越小,到达肝脏的营养成分也就越少,肝炎的痊愈也就越慢。休息卧床时以右侧卧位为佳。因肝脏位于膈下腹腔右上部,腹腔动脉的下方,右侧卧能便动脉血液走下行路线流向肝脏,对动脉血液为肝脏输送营养物质十分有利,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有利于乙肝患者早日康复。

  2.保持情绪稳定

  中医所谓“怒则伤肝”,处事待人要胸怀宽广、冷静。

  3.注意饮食

  慢乙肝患者常伴有失眠,可指导其睡前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或治失眠的热汤药泡脚,时间稍长一些;另外睡时可听一些轻柔缓慢的轻音乐以舒缓紧张的神经。

  4.忌有病乱投医

  滥用药,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不少都有一定的毒性,对肝脏可造成直接损伤甚至引起肝细胞坏死。

  5.生活规律

  忌暴饮暴食,忌烟、酒,忌乱吃补药。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乙肝

挂号科室:肝病科

温馨提示: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转氨酶增高、消瘦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肝肿大、抵抗力下降、发热、精神萎靡[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

消化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