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13:30 来源:网友分享
艾滋病可以分为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这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下面我们来看看艾滋病各个时期的症状介绍。
一、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是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窗口期”也在这段时间,急性感染期症状通常出现在感染HIV后的1-6周。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全身乏力、咽痛、关节疼痛和肝脾肿大等艾滋病症状。另外,还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少数病毒感染者甚至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急性感染期症状往往比较轻微,甚至是仅仅感到稍有不适,往往为人所忽视。约50%--90%的人会出现急性感染期症状。症状一般持续2-3周后可自愈。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最有可能在被感染的头几个星期或头几个月将病毒传染给别人。病毒传染性的强弱决定于血液中病毒数量的多少,病毒越多,越容易在性交时通过体液传染给别人。在受到感染的头几个星期或头几个月内,感染者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但随后其免疫系统就会产生抗体,于是病毒就会下降,并在数年内保持低水平。据估计,艾滋病病毒的初期感染者,将病毒传给性伙伴的可能比长期感染者要大一百倍。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能因为出现以上的症状或不适就判定自己感染了HⅣ,诊断是否感染HIV的最好办法是到有关的医疗机构去进行HIV抗体检测。HIV感染人体后,病毒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可在血液及其他体液中测出。从感染HⅣ到产生抗体有一个免疫应答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无法检测出抗体,称为“窗口期”。“窗口期”的而异,但绝大部分人在2周-6个月内可产生抗体,故目前认为“窗口期”为2周-6个月。在“窗口期”可进行抗原或病原体的检测,但因这些检测往往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且假阳性率较高,故只能作为研究或辅助诊断技术,不能作为确诊手段。
二、潜伏期
随着急性感染症状的消退,HIV感染者转入无症状HW感染期,即艾滋病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平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烈烈的破坏作用。艾滋病潜伏期较长,约2 -15年,平均8年,其中有部分感染者发展迅速,潜伏期可短至2-3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潜伏期可长至12年以上。潜伏期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数量、型别、感蜂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这漫长的潜伏过程中,带病毒者起着传播艾滋病的传染源作用,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往往是传播HIV的最大传染源。
三、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征”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1、淋巴结肿大
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2、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qo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3、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患者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疮,病人的肛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四、典型的艾滋病期
典型的艾滋病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又称为临床期。人体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免疫功能全面崩溃,其工作、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已受到影响,需住院治疗。典型的艾滋病期病程一般为1-3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最为常见的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机会性感染,如结核、病毒疱疹、真菌感染等;第二类为各种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卡氏肉瘤等;最后一类为HⅣ直接造成损伤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如AIDS痴呆综合征、外周神经炎等。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不论临床上如何分期,一旦感染HIV,将终生带有病毒,不论其有无临床表现,均具有传染性。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往往对艾滋病心怀恐惧,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者存在偏见,歧视和排斥他们。其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同样是受害者,歧视和排斥他们不仅对他们是不公正的,也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全社会都要努力改变这种观念,以正确心态来面对艾滋病。
一、抗病毒治疗:病毒唑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HIV有一定疗效,可选用。异构多聚阴离子-23连续静滴数月,可杀灭HIV,α-干扰素也可作为辅助抗病毒药物选用。
二、抗感染治疗:针对各种机会性感染和合并感染用药,包括抗病毒类感染药物、抗细菌感染用药、抗真菌类药物、抗原虫类抗生素。
三、抗肿瘤治疗:根据不同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放疗及免疫调节疗法方案。放疗对症状缓解作用较好,可配合化疗应用。
四、正确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 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五、免疫调节及免疫重建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药物有免疫增强剂,如异丙肌苷,该药可促进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形成,增加T4活性。尚有香菇多糖、干扰素等免疫调节药物,可酌情选用。另外骨髓移植、胸腺移植及淋巴细胞注入等免疫重建疗法,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均有积极作用。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由于肛交,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美使用毒品的风气盛行并逐渐蔓延到亚洲(特别是泰国),据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最近作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美国2.4亿人口中,约有1亿人非法使用过毒品,有3000万到4000万人经常使用一种或多种毒品,另有200万人经常使用迷幻药,而迷幻药可直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在亚洲的泰国,估计有10万静脉吸毒者,其中75%在曼谷。有不少吸毒者同时又是同性恋者或其他性淫乱者,艾滋病在这些危险因素重叠者中发病更多。美国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抗体阳性者约40万人之多,男性为女性的两倍,另外据报导,与男性吸毒者有性接触史的妇女,艾滋病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0多倍,表明因吸毒而引起的艾滋病发病率之高。但在不同地区,因社会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因吸毒而染上艾滋病毒的比例也大不一样。美国大部分艾滋病人来自男性同性恋者和双性恋人,而在欧洲来自吸毒的艾滋病患者较多,比如因注射吸毒成瘾者而受感染的在意大利特别高,在罗马、米兰等大城市中,估计约为20%~70%。据1986年的资料,在意大利有51%的艾滋病是来自注射吸毒者;在西班牙48%的艾滋病患者来自吸毒者,瑞典为32%~ 42%,而在美国则为17%。由于吸毒者使用未消毒的针头,还可染上其他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等,并对免疫功能造成直接损害作用,从而使吸毒者更易成为艾滋病的攻击者。
3.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还有其它因子缺乏者,主要且最多的发病者是因子凝血因子Ⅷ或Ⅸ)而得的疾病,如 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Ⅸ),则病人可以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据报导,凝血因子Ⅷ(Ⅸ)主要存在于治疗血友病的血液制品冻干浓缩制剂中。而这种冻干浓缩制剂是近年的产品,暴露于传染性病原体的危险性较大,每一批号浓缩剂来自2000 至5000个不同供血者的血浆,目前在美国约有6%~8%的 供血者带有艾滋病毒,故有许多例子证明用美国生产的凝血因子Ⅷ或者和Ⅸ引起血友病病人感染艾滋病。据统计,接受这种因子Ⅷ(Ⅸ) 治疗的A型血的血友病人,血清艾滋病抗体阳性率高达60% ~90%。在我国大陆曾有数例因使用因子Ⅷ(Ⅸ)而染上艾滋病的 报导;在香港的一次调查中,有71.2%的感染者为血友病患者。另外,根据对血友病的检测分析,普通血友病患者本身机 体中淋巴细胞成份已有轻度失调,这种免疫功能本身就有轻 度异常的患者,就更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4.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首 次报告的与输血相关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婴儿,该婴儿接受 了1名艾滋病病人提供的血液后发病。最近,有人总结了美国 18例与输血有关的艾滋病病例的资料,这18例患者从接受 输血到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为10~43个月(平均24.5个月) 出现卡波济氏肉瘤的时间是在受血后16个月。这18例艾滋 病病例分别接受了浓缩血细胞(16例)、冷冻血浆(12例)、全 血(9例)和血小板(8例)。在调查中至少发现8名供血者属于 艾滋病危险人群。所以受血者受染与否与供血者是否艾滋病 人或是否属艾滋病危险人群有关。另据广州卫生检所在 1986年9月至1989年期间对我国进口的10批丙种球蛋白进行艾滋病毒检测,其中有8份(80%)艾滋病抗体阳性,这表明使用进口丙种球蛋白者也可成为艾滋病毒感染对象。 因为现在全世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因为输血而得艾滋病病毒的机率是越来越小了。
1、坚持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性接触是艾滋病传播的最广泛途径之一,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够通过性器官接触以及精液等体液把病毒传递给另一方,安全套能够大大减少性器官的接触以及精液遗留。从而大大降低HIV病毒的传播。
2、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不搞婚外情。因为一时的冲动找个妹妹,图得一时的爽快,却把病毒带到身上,是人生一场悲哀。回到家还可能危害家人的健康。
3、不吸毒。吸毒人员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他们常常共用没有消毒的注射器,把HIV病毒直接带到身体内,传染机会很大。
4、不要随便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因为生病需要输血或者使用血液制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治疗。听说过因为血液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事件,献血者一定保证到正规的医院并且使用没有打开包装的一次性注射器抽血。
5、不要和别人共用牙刷和刮脸刀等生活用品。人刷牙刮脸时可能会出血,如果把这些带有病毒血液的牙刷和刮脸刀借给别人使用,会有传播的机会。
6、不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乳汁,尿液以及精液。艾滋病患者的这些体液中带有HIV病毒。如果不小心进入另一健康者的身体,是有可能传播的。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