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 献血时如何预防感染艾滋病呢

2017-07-17 11:02 来源:网友分享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方法

  据统计,在不进行母婴干预的情况下,婴儿的感染几率约为25%-30%,其中发展中国家母婴传播的感染率为13%-42%,发达国家为14%-25%。母婴传播的三种途径的感染几率分别为:在母亲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为2/3,在哺乳期被感染为1/3。

  在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其感染率最低可为2%。总之,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险。目前发达国家对男方是HIV阳性的夫妻,可应用洗精法避免婴儿感染,而我国现阶段并没有这种技术。因此,夫妻一方或双方是HIV阳性的,我们对已怀孕的妇女,在劝其刮宫无效的情况下,进行母婴阻断,其措施有以下几种:

  1、行为干预:妊娠期间避免或减少无保护性性行为、多性伴性行为以增加生殖器感染、感染性病等的机会。

  2、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避免孕期内吸毒和吸烟等不良行为。

  3、药物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

  4、产科干预:避免怀孕期间进行侵入性检查;分娩前行产道清洗;缩短产程(应用选择性剖宫产手术)。

  5、喂养方式:避免母乳喂养而采用人工喂养。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混合喂养。

  另外,母体中艾滋病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孕妇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吸烟、吸毒)等都和胎儿受感染的几率有关。

二、梅毒可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一、梅毒可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有研究纳入了52例被诊断为一期或二期梅毒的男性hiv感染者,其中30例(58%)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结果显示,梅毒感染可使hiv病毒负荷显著增高,并使cd4+细胞数显著降低,而在梅毒感染治愈后,hiv病毒负荷和cd4+细胞数可恢复至感染前水平。

  已知感染梅毒的hi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hiv传播,但其中原因却不清楚。梅毒感染可导致hiv病毒负荷增加和cd4+细胞减小,从而导致hiv更易传播。

  梅毒感染可使hiv病毒负荷显著增高,并使cd4+细胞数显著降低,而在梅毒感染治愈后,hiv病毒负荷和cd4+细胞数可恢复至感染前水平。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二期梅毒患者hiv病毒负荷增加,cd4+细胞数降低的幅度也最大。

  当hiv感染者突然出现hiv病毒负荷增加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抗病毒药物依从性不佳或耐药所致,因为梅毒感染是hiv病毒负荷增加的一个较常见原因。性生活活跃的hiv感染者也应定期接受性传播疾病(std)筛查。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1、性接触传播

  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全球大约70%-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同性恋性接触传播站5%-10%。发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0.5-3%。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1-0.2%,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1%

  2、母婴传播

  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母婴阻断,传染给孩子的几率很大。而新生儿一旦是感染者,那么存活的机率也就大大降低。对于检测出的阳性孕妇,疾控部门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及时控制了艾滋病的二代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等情况下将HIV传染给婴儿,母婴传播的几率约为30%。

  3、血液传播

  静脉注射吸毒: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

  接受血液或血制品: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介于90-100%。

  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导致感染HIV。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3%-0.5%。

三、多少数量的血液会造成艾滋病血液传播

  能够造成血液传播的血液量是:10到100微晶的血液就足以使感染传播,100微晶相当于2滴水;10微晶的血液在数量上大约等于一个针头的量或者更少。

  艾滋病血液传播的方式主要有:1.源头上在输入就已经接触了污染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2.就是一些静脉药瘾者共用者,由于对方都是漠不熟悉的人,由此就会有机会接触到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这样就会再次的传染到自己了;3.就是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艾滋病感染者使用过的牙刷、指甲剪以及剃须刀等等较为锋利的金属制品)也是能够经过破损处传染,不过这样的传播途径较为少见。4.就是医院使用的注射器以及针头消毒不彻底甚至不消毒这样都会有很大的危险性质,特别是儿童进行打预防针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样的问题。

  艾滋病血液传播的量及方式就是以上这些。对于艾滋病血液传播,人们也许会有很深的认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我国河南、河北等地农村的非法采血,让这些地区参与有偿献血的大批的农民都感染了艾滋病,也有很多因输血而感染了艾滋病的例子,这些人大部分已经不在人世,但留给我们的教训却是深刻的。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无偿献血,也加大了血液检测力度,确保每一滴血都是安全的。对于注射吸毒人群,各地都采取了美沙酮替代疗法和清洁针具,让吸毒人群尽量避免注射吸毒。

四、有偿献血人群如何预防感染HIV

  献血体现的是人与人共享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由于医学水平的限制及管理上的疏忽,纯洁的血液受到污染,变成了传播肝炎,性病及艾滋病的媒介。有偿供血后,血液变成了商品,成为获取金钱的手段,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有偿献血人群,或称供血员,他们大部分来自贫穷的农村,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由于缺乏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成为HIV的受害者,同时也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在某些地区,不法血头们为了牟取暴利,私自采血,缺乏安全消毒措施,尤其是单采血浆,把大量的携带HIV的血细胞回输到有偿献血人体内,造成艾滋病的局部流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有偿献血人群应该意识到血液途径传播HIV的严重危害,明确HIV可以通过被感染的针头.针管等采血或输血用具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若医院又把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输给住院病人,可使更多的人受到艾滋病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到非法血液采供点有偿献血,不到消毒不严的血站有偿献血,主动监督血站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措施;有偿献血前必须接受艾滋病检测。

  除了献血者的预防,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个人的卫生,避免感染艾滋病。

  1、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剃须刀等能够侵入人体的器械都可能传播艾滋病。

  3、约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目前已有很好的药物和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经孕妇传染给婴儿。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艾滋病

挂号科室:性病科、感染科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性活跃人群男同性恋尤为多见 常见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力降低、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鹅口疮[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性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