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6 09:43 来源:网友分享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一,检查
1、机体免疫功能检查: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阴性,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下降。
2、病原体检查:如用PCR方法检测相关病原体,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3、HIV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法、免疫印迹检测法、放射免疫沉淀法等,其中前三项常用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确证试验。
4、PCR技术检测:PCR可用来追踪HIV的自然感染史。可在其它血清学和病毒学标志出现前检测病毒序列,这样可判定无症状而且血清阴性患者潜在的HIV的传播性;可用来监测长潜伏期(4~7年)病人,以及在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的水平;也可用于HIV-1血清阳性母亲的婴儿的HIV检测。在婴儿出生后最初的6~9个月期间,他们的血液中存在母体的抗体,因此用PCR可判定婴儿是否真正被HIV感染。
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急性感染期:可出现全身疲倦、肌痛、低热、淋巴结肿大、盗汗和多汗,偶尔发生皮疹、头痛、关节痛,个别人发生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膜炎或外周神经病变。持续1~2周而自愈。急性症状出现之初,血清抗体阴性,症状消退时,血清抗HIV抗体开始转为阳性。
(2)无症状持续带毒期:绝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开始时都没有任何症状,长短因人而异,经过数月至数年。偶尔有对称性的淋巴结肿大和持续疲劳,血清中能检测出HIV抗体。这些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持续性淋巴结肿大,长期发热,体重明显减轻,持久性腹泻,口腔毛样白斑,口腔鹅口疮,以及毛囊炎、疱疹、隐球菌感染、传染性软疣、湿疣、牛皮癣、真菌感染等皮肤病。一般经半年到1年发展成艾滋病。
(4)艾滋病病变期:此后,患者进入艾滋病病变期。各种症状逐渐发生,慢慢发展,日趋严重,如日渐消瘦,疲惫乏力;接着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常于半年至一年死亡,常死于肺孢子虫肺炎、卡波济肉瘤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二,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保持一对一的性关系,包括男男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等体液接触。
7.预防母婴传播。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除抗病毒治疗和治疗机会感染外,还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等。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