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21:15 来源:网友分享
一,如果你想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战胜了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则无疾病的容身之处。所以要做的第一步是认可自己,相信这世界没有完美的东西,不要因为一些小事便让自己陷入纠结与悲伤的氛围,只有接受了自己,方会有更多的人接受你。
二,抵御恐惧症需一步一步的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的规定自己做一小件自己不敢去完成的事,如,主动跟一个人聊天,帮助他人等,如此循环,你会发现,所谓的恐惧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这也是克服恐惧症的一个方法。
三,若是病情严重,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以及治疗,要知道恐惧症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靠个人的力量有时候是很难克服的,所以寻求专业的治疗,是对自己健康的保障。
1.高度警觉性
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所以对他人身上预示不满的迹象和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现都非常警觉。比如他们会很关注别人皱眉、看表的动作,以及自己的穿着、举止是否得当等。他们常常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自认为是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从而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另外,对社交中负面信息的过多关注,也会干扰正在进行的社交活动,从而降低成效。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当注意被过多地分配到关注外界威胁性信息上,结果就很可能会造成当前的社交活动因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而失败。比如突然关注到自己的某些言论不当,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思路,最后变得无法继续往下回答问题等。这种失败又会引起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加剧了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及对自己社交表现的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2.错误思维
社交恐惧症患者具有夸大负性信息的认知特点,而歪曲了的认知状态,必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削弱他们正确的思维能力,导致其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对歪曲的事实信以为真,进而行为失当,反应过度。当社交恐惧症患者遭遇到令他们恐惧的社交情境时,其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方式,对社交信息的片面加工,以及由此进行的错误的逻辑推论,就注定了人际交往的不良发展。正是这种歪曲的认知--行为模式,导致了社交焦虑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
3.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4.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家长属于圈养孩子,让孩子长期接触不到外界,长期处于被逼迫状态,慢慢走向心理扭曲,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1、一般社交恐惧症:
如果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
2、特殊社交恐惧症:
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怖。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楞在当场。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1、对社交感到焦虑
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紧张和害怕感,而不敢与人交谈,甚至对视。如逼不得已的交往会面,会出现面红或感觉面红、心慌心跳、出汗多、发抖等令人不愉快的感觉。明知没必要,却不能自控。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惧的任务。
2、不敢参加聚会
一般人对参加聚会或其他会暴露在公共场合的事情都会感到轻微紧张,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出席。真正的交际恐惧症会对聚会等公共场所有无法承受的恐惧,严重的案例里,病患甚至会长时间的把自己关在家里孤立自己。
3、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消极
虽然在人面前,我总是掩饰自己的缺点,害怕别人看到或发现自己的短处。但往往难以达到目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惧症状进一步恶化。性格偏内向,自幼有胆怯,过分注重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容易产生自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