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眼病和全身疾病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2017-06-12 09:01 来源:网友分享

  许多眼病及全身疾病早期多表现为屈光状态的改变,而此时选取争取的屈光矫正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顾客的视力,改善视觉质量,从而保证顾客的正常生活。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屈光状态的改变更可以成为确诊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由于老年性晶状体纤维代谢异常,晶状体囊膜通透性改变,导致晶状体蛋白的变性而最终形成的。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晶状体密度发生改变,屈光系数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屈光不正,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屈光状态也不尽相同:

  1、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混合性。

  2、皮质性白内障因其皮质不规则混浊,增厚而致晶状体扁平化,由此引起晶状体屈光力降低,产生远视性屈光改变。

  3、核性白内障因核混浊均匀一致,致核部屈光率增加,使其屈折力增大而形成核性近视性屈光改变。

  4、在白内障进程中因晶状体混浊不均匀,可出现屈光系数性散光,多在0.5 d~1.5 d内。

  5、可见晶体不同位置的密度改变是初中期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大幅提高,晚期白内障患者因晶状体混浊较重难以矫正 。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是由于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形态似翼状,以鼻侧多见。

  1、初期的翼状胬肉多无自觉症状,有的有轻度眼部不适,没有屈光状态的改变。随着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越大,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越大,使患眼发生远视和散光。原因是胬肉侵及角膜引起相应的轴上曲率变大,则屈光力减弱,且造成角膜形态不规则,而引起远视、散光。

  2、当胬肉继续侵入角膜,部分遮盖瞳孔时会更加影响视力,且通过屈光矫正无法提高。

  3、进行性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2mm以上,存在明显的远视、散光且严重影响外观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普通的屈光矫正效果欠佳。

  角膜炎

  1、无论是何种感染的角膜炎症均可引起角膜不同程度的水肿,曲率发生微变化导致屈光力改变,角膜是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改变角膜曲率可以矫正屈光不正,那么任何角膜曲率的改变均可导致屈光改变从而因起视力变化,但对于此时的屈光变化不能通过镜片进行校正,水肿消除后可自行恢复。

  2、如治疗不及时,角膜炎症可能累及深层组织,则遗留致密混浊的瘢痕,而瘢痕的形成改变了角膜原有的曲率,破坏了角膜表面的规则形态,除会因瘢痕遮挡影响视力外,还会造成不规则散光。

  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不伴有炎症。本病多发生于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多见,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原因不明。有人认为可能是遗传性发育异常,也有人报告本病与内分泌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

  1、早期以屈光不正为主,开始为近视,逐渐发展成为散光或不规则散光,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一般镜片可以矫正。但角膜地形图检查可显示角膜形态异常。应及时发现,及时应用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控制发展。

  2、中期视力进一步下降,一般镜片不能矫正,须用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见角膜中央顶端逐渐变薄,向前突出,有时后弹力层发生破裂,房水侵入,角膜基质可发生水肿和混浊。

  3、晚期角膜顶端常形成不规则线状瘢痕或混浊,角膜浅层有新生血管长入,视力高度减退,接触镜无法矫正视力,需考虑角膜移植手术。

  糖尿病

  1、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突然增高,使房水中离子浓度降低,房水的渗透压降低,其中水的成分进入到晶状体中,致使晶体因过度吸入水分而凸度增加,出现近视性屈光不正。此时患者可能感觉原本老花的情况有所缓解,看书看报不用戴花镜了,但此时其实应当关注血糖的情况。

  2、经过治疗后当血糖降低时又会使晶状体失去水分而发生远视性屈光不正,且常伴有明显的散光。

  3、这种因血糖突然改变而造成的屈光异常性视力下降,是暂时现象,一般先不予矫正,建议立即控制血糖,带血糖稳定后此症状往往自行缓解。如血糖控制后视力仍无恢复,说明这种晶状体的改变已经是不可逆的了,此时应进行配镜矫正。

  因此,糖尿病患者配镜,一定要待血糖平稳、经眼科医师做眼部全面检查后再验光配镜。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眼科五官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