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06:38 来源:网友分享
体质原因
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宝宝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宝宝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护理原因
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没有能力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散发出去,热量积聚在宝宝体内,宝宝晚间体温可达38℃左右。宝宝入睡后,产生的热量减少,交感神经敏感性减弱,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饮食原因
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宝宝营养不够,想方设法让宝宝多吃补品。有的家长会在宝宝入睡前给宝宝喝牛奶、麦乳精等,宝宝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只能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这也是导致宝宝睡觉出汗的原因。 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宝宝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宝宝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宝宝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宝宝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体质弱的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宝宝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
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因此,对宝宝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症状一
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
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
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
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
症状三
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症状四
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
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症状五
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
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1、在衣服穿着上,以纯棉质地最佳,透气、吸汗,贴身穿舒适度最好;
2、衣服的穿着应轻便、舒适,不宜穿得过多、捂得过热;
3、刚开始睡眠时,可以少盖些,等宝宝睡熟出过汗后,再给予与季节相宜的被子盖上;
4、宝宝衣着和被子的厚薄应与大人相当,但不宜比成人多,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过厚,盖得太多,否则宝宝容易出汗;
5、出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衣服被汗液浸湿,如果不及时更换,宝宝就得用自己身体的温度来焐干,易受凉感冒;
6、适时给宝宝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褶皱处导致皮肤溃烂感染;
7、对爱出汗的宝宝应该及时给予水份和矿物质的补充,6个月以内宝宝和母乳或配方奶即可,6个月以后孩子可注意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因出汗多而流失的矿物质;还可补充一些富含锌的食物;
8、炎热夏天可使用电扇或空调降温,但注意不要将风对着宝宝吹。特别宝宝睡着出汗时,皮肤毛孔开放,直接吹容易受凉。而冬天有暖气的家庭,不要让室内过热,注意给室内加湿;
9、要保证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不管春夏秋冬,孩子均应到户外活动,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应按时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