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0 21:18 来源:网友分享
1、大便干
由于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当摄入的钙超过推荐量时,会与奶制品中的磷、酪蛋白结合,形成食积而引起宝宝上火,出现大便干结的症状,粪便硬结而量少,呈栗粒状,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剌激出现疼痛而哭闹。
2、小便黄
观察宝宝的小便,若发现比平时的颜色变黄,分量变少,这一症状表明宝宝上火了。这也是体内水份缺少在尿液中的体现,需要采取措施调节。
3、口舌生疮
身体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疮,由于疼痛等不适的感觉,未会说话的孩子多表现为不肯吃饭,容易烦躁,不安哭闹,甚至不愿喝水。有些宝宝会不时在口腔附近用手触动。出现以上表现,就需要检查宝宝的口腔粘膜和舌头是否有疮或溃疡。
4、睡不香
宝宝睡觉的时候经常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易惊醒,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等等情况,宝宝若无其它病症、身体不适,就有可能是因为上火引起的体内失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
5、眼屎增多
有些宝宝会出现眼内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可见眼角有眼屎,过多时会粘住眼睑。在排除这些眼部不洁物是由于正常胎脂分泌或者其他病变可能之后,可初步判定宝宝上火。
1、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抗体,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宝宝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可提高呼吸道抵抗力,防止上火。妈妈要注意膳食合理,以保证充足的奶量。
2、选好配方奶:
人工喂养的宝宝,应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选用配方奶,多喂白开水。
3、合理添加辅食:
对4个月的小宝宝要适时添加辅食,如米汤、红薯泥、菜泥、肉泥、肝泥、水果汁等;宝宝6个月后,除母乳喂养外,还应合理补充富含膳食纤维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起到预防上火和便秘的作用。
4、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在注重营养均衡的同时,应培养宝宝爱吃蔬菜水果的好习惯,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呼吸道免疫力,防止上火。
5、控制宝宝的零食:
尤其是不要吃瓜子、炒花生、油炸或红烧等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6、春捂要适度:
宝宝穿衣服不可过厚,以免影响体内热量散发而上火。
7、保持合适温度和湿度:
室内温度在18~22℃左右,湿度在55%~60%左右,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以防止宝宝皮肤及鼻咽腔黏膜干燥。
误区1:只要注意饮食,则能防止“引火上身”
由于妈妈们对于宝宝的上火问题认识不够,很难将其作为炎症和病症对待,因此,很多妈妈会“以水祛火”。
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有时往往效果甚微。
饮食不当会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是孩子“上火”的原因之一。
同时,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孩子机体引起发热,以及由于外界气温变化引起的水分流失,导致脱水内热等原因也会使孩子产生“内火”。
误区二:宝宝腹泻是着凉或吃坏东西
妈妈发现宝宝腹泻,第一反应大多是肠胃着凉或是吃坏东西,然而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
燥热之火”和“湿热之火”构成了“人体之火”的两大类别,而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
当孩子身体内热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因此,不要一味单攻“燥热之火”,扑灭“湿热之火”同等重要。
误区三:只有气候干燥才易导致上火
事实上,儿童的内脏器官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当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著时,都有可能为孩子“上火”埋下隐患。
春天的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宝宝易“上火”;夏天水分的大量流失可造成宝宝“上火”;
秋天昼夜温差明显且空气干燥,宝宝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宝宝抵抗力较差,“上火”更加防不胜防。
一是多喝水。
多喝水是可以对付各种疾病。上火,喝水是首选的必须手段。由于缺水导致上火,在水分损失严重的时候可以多给宝宝喝水,可以在宝宝睡醒时就给宝宝喝水,或者在喝奶前给宝宝喝一下,既可以预防宝宝上火,也可以治疗宝宝上火。
二是多吃蔬菜和水果。
宝宝如果不常吃蔬菜和水果,体内的维生素容易缺乏,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一些蔬菜汁和水果汁是有降火功效的,比如梨等。而且宝宝上火容易便秘,蔬菜水果还有丰富的纤维,能有效缓解宝宝的便秘。
三是喝点绿豆汤或吃绿豆粥。
夏天时候很多家庭都会煮很多绿豆汤用来缓解夏天炎热。绿豆是很好的清火食物。宝宝上火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喝点绿豆汤,但是不宜过多。
四是注意宝宝的饮食。
宝宝上火时要避免给宝宝吃零食,特别是一些油炸的上火或者是辛辣的食物。可以改变零食的种类,准备一些不上火的食物。
五是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排便是为了将体内的火气毒素排出体外,这样可以调节体内平衡。
六是奶粉宝宝要选择不上火的奶粉。
如果一种奶粉吃了以后宝宝有上火的迹象就要观察并且想办法慢慢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