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4 12:35 来源:网友分享
孩子出生后12个月,大脑皮层排尿中枢开始发育健全,既能控制和适当延长憋尿时间。此时偶尔出现尿失禁,多因孩子的判断能力较差所致。儿童尿失禁的常见病因包括神经原性膀胱、泌尿系感染、精神刺激、尿崩症、泌尿系统畸形等。
引起神经原性尿失禁的常见疾病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疾病的主要是脊柱裂和遗传病变,后天性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因素:受惊吓,受寒冷刺激。临床中以神经原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多见。
现代医学证明,孩子尿床的根本原因有三:脾胃虚弱,功能紊乱,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尿感信号在传递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传到大脑;膀胱功能括约肌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膀胱无法正常排尿。这3种原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尿床时间越长,情况会越糟。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行为纠正、必要的饮食控制和健康环境。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3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
2、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3、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4、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1)生活管理:饮食清淡,尤其晚餐少吃流质、冷、辣、甜、咸及刺激性食物,不宜吃利尿的水果如西瓜、橘子、梨等水分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眠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按时睡眠,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惊恐影视及玩电脑,不做剧烈活动、过于逗弄,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如有便秘应给予相应的治疗。生殖器外部需保持清洁。鼓励患儿对尿床的负责,自己清理床铺,年龄较大的患儿自己动手换洗床单。
(2)膀胱功能训练:日间多饮水,并尽可能延迟排尿,促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中断排尿,从1数到10,再分次把尿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3)激励性行为治疗:做一个月记录,家长与患儿一起每日记录患儿有无遗尿发生,无遗尿时画一红星,并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孩子喜欢的物质。如发生遗尿则画一三角,记录发生遗尿的时间,与患儿一起分析引起遗尿的可能原因,如白天过度兴奋,睡前饮水过多等,给予孩子安慰和鼓励,避免惩罚和羞辱,消除患儿因遗尿导致的愧疚心理。
1、主要穴区: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2、主穴意义:中极、膀胱俞分别是膀胱的募穴和俞穴,合用属于俞募配穴,可调理膀胱,以助对尿液的约束能力;三阴交为足三阴交经交会穴,疏调脾、肝、肾而止遗尿。
3、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隔日、隔周亦可。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
4、罐疗程序(常规五步):选穴-留罐-点刺发泡-留罐-起罐。
【辨证应用】
1、辨病归经:调治本病以任脉、脾经及相应腧募穴为主。
2、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技法。
3、罐疗程序(专业七步):辨病归经-辨证选穴-手法运罐-技法布罐-点刺发泡-适度留罐-规范起罐。
4、随证配穴:
法一:罐疗本病主要穴区。另:肾气不足加关元、肾俞以补肾培元;肺脾气虚加肺俞、脾俞、足三里以补肺脾之气,以增收涩固脱之力;下焦湿热加曲骨、阴陵泉以清利湿热、调理膀胱。
法二:罐疗关元、气海、三阴交、中极、百会。另:脾肺气虚加足三里、太白;肝经湿热加合谷、太冲。
法三:罐疗腰背部、下腹部。重点是中脘、关元、百会、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