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9 14:24 来源:网友分享
1、宝宝之间的饮食量,不具可比性
由于遗传、环境、体型、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正常宝宝对营养需要量个体差异性其实很大,食欲必然也有差异,因此,母亲切不能互相比较孩子的进食量,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食欲不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食欲不振是小儿进食量与父母期望的进食量有差异,而被误认为是食欲不振。
2、宝宝的食欲并不稳定
宝宝的食欲有时可周期性轻度增减,这些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宝宝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厌食或食量减少,这是由于机体为了调节体温,较多血液流向体表,内脏器官供应相对减少,以致影响胃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加上天气闷热,小儿休息、睡眠欠佳,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这些均影响到胃肠道的活动;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大量饮水,使胃液被冲淡,以至食欲大减。
3、对喜爱的食物失去兴趣
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经常影响到食欲。在没有情绪不佳、健康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不需要过于介意。
4、宝宝不肯吃饭,也不要强迫他吃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能从米饭以外的食品中(如面包、面条、甘类)获得相同的热量,那么便不会造成任何问题。有时孩子会由于某些原因(身体不舒服或上顿吃得过饱)而食欲不佳,这时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如果这顿让他饿一餐,也许下顿会吃得更香。
1.按摩:
双脚内侧的脾经按摩。穴位:隐白(脾经的井穴),大都(脾经的荥穴),太白(脾经的输穴、原穴),公孙(络穴)。脾经的源头就在脚上,所以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脾胃虚弱状态。
2.饭前洗澡:
在夏天清晨和傍晚的时候,让宝宝到户外运动一下,宝宝玩耍、消耗热量后,情绪仍处在兴奋状态,假使先帮宝宝洗个舒舒服服的澡,舒缓宝宝的情绪,就像大人泡完温泉、全身放松后,自然能够是胃口和情绪一样大好。
3.捏脊:
给宝宝脊部柱两侧从头至尾进行推拿按摩,所谓“捏脊”疗法:可以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体。对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和便秘疗效最好。宜在清早或饭后1小时进行,每天一次,6天为一疗程。
4.饮食习惯:
进餐要定时定量,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创造进餐时的安静愉快气氛,这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增进胃口的好方法。同时要合理搭配饮食,以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远离含糖饮料,节制冷饮和甜品。
5.补充益生菌:
适量益生菌犹如一道“开胃菜”,它能使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脂肪分解,帮助孩子消化吸收。同时,为孩子补充儿童专用的复合维生素B也能增进孩子的食欲。因为复合维生素B是“能量维生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进食欲。
益脾饼
组成:红枣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黄豆油和盐适量。
功效:健胃益气,消食开胃。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用法:熬取白术、干姜汁200毫升,再入红枣煮熟去枣核后压泥。将鸡内金磨成细粉与面粉、盐和匀,加入枣泥和药汁揉成面团在锅内启成饼即可食用。
大枣粥
组成:大枣10枚、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功效:健脾益气。用于食欲不振属于脾胃虚弱型。
萝卜饼
组成:白萝卜250克、面粉25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葱、食盐、黄豆油适量。
功效:健胃消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症。
用法:用萝卜、肉,佐料作馅与面粉作饼,烙熟吃。
山药汤丸
组成:山药50克、白糖90克、糯米500克、胡椒粉适量。
功效:益脾胃,助消化。
用法:将山药打细粉,加白糖、胡椒粉制成馅,糯米磨成汤丸粉,包馅煮熟吃。
山楂麦芽饮
组成: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红糖适量。
功效:和胃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症。
用法:将山楂、麦芽熬汁100毫升,加上红糖可作为饮料让小儿喝。
捏 脊
在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方》中,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被誉为“华佗捏脊法”,从此被中医界广为使用。
捏法作用于背部督脉,督脉在后背正中线,称为捏脊或捏积。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目的在于加大刺激量。除捏督脉以外,还可捏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季群院长总结出,给孩子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最好的调节作用,还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孩子身体抵抗疾病的作用。
揉板门
揉板门,就是揉孩子手掌大鱼际(即大拇指下方,在手掌肌肉隆起的地方)。坚持每天做这套手法,持续两个月,你就会发现孩子的体质已经比以前好了好几倍,脾胃好,睡觉香。
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可治疗孩子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