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11:11 来源:网友分享
1、宝宝之间的饮食量,不具可比性
由于遗传、环境、体型、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正常宝宝对营养需要量个体差异性其实很大,食欲必然也有差异,因此,母亲切不能互相比较孩子的进食量,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食欲不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食欲不振是小儿进食量与父母期望的进食量有差异,而被误认为是食欲不振。
2、宝宝的食欲并不稳定
宝宝的食欲有时可周期性轻度增减,这些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宝宝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厌食或食量减少,这是由于机体为了调节体温,较多血液流向体表,内脏器官供应相对减少,以致影响胃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加上天气闷热,小儿休息、睡眠欠佳,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这些均影响到胃肠道的活动;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大量饮水,使胃液被冲淡,以至食欲大减。
3、对喜爱的食物失去兴趣
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经常影响到食欲。在没有情绪不佳、健康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不需要过于介意。
4、宝宝不肯吃饭,也不要强迫他吃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能从米饭以外的食品中(如面包、面条、甘类)获得相同的热量,那么便不会造成任何问题。有时孩子会由于某些原因(身体不舒服或上顿吃得过饱)而食欲不佳,这时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如果这顿让他饿一餐,也许下顿会吃得更香。
每天确保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宝贝正值建造身体组织器官的旺盛时期,每天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但当气温高于35℃时,大量出汗会使得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更为增加,容易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妈妈在每天的饮食中,确保宝贝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及豆浆等豆制品。
每天多吃新鲜水果
夏季的瓜果品种繁多,其中很多瓜果既是食物,也有药用价值。如西瓜,既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又能补充维生素C、胡萝卜素、氨基酸及果糖、葡萄糖等丰富的营养。
在食物中放适宜的盐
宝贝出汗多容易失去钾、钠等矿物质,在食物中放适宜的盐,可补充出汗时失去的钾、钠等矿物质,防止出现厌食 、乏力等不适,甚至由此引发中暑或暑热症。
多吃补充维生素B1的食物
豆子和粗粮是补充维生素B1最好的食物;苦瓜在瓜类中含维生素B1最多;牛奶和绿叶蔬菜,是补充维生素B2的最佳来源。
每天的饮食要清淡
高温天气下,人体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分泌也会有所减少。宝贝原本就胃肠欲的食物一些营养价值低、有碍消化的食物,如各种含奶油较高的冷饮、含有色素的饮料、泡泡糖、巧克力、油煎食品等,应该少吃或不吃。
每天多给宝贝喝汤、喝粥
天气炎热时身体新陈代谢旺盛,会使宝贝出很多汗,因此,宝贝的身体比大人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妈妈应该顿顿为宝贝安排一些汤或粥类的食物,防止宝贝的小身体脱水。
1、柿子饼
柿果味甘涩、性平,无毒;柿蒂味涩、性平,入肺、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口干口渴,呕吐、泻泄。
柿子还有美容减肥的特效。常食鲜柿子,可以养颜、治疗黄褐斑。用一个青柿子与30克桑枝一起用水煎,每天喝1-2次,则有减肥的功效。把鲜柿加工成柿饼后,每天吃3-5个,则有美容去斑的奇效。
2、山楂片
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苹果酸等,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有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胸膈痞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此外,吃山楂片还能减肥、降低血脂。
3、话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话梅能刺激味蕾,使唾液分泌津液,增进食欲。
4、酸梅
酸梅所含的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单宁酸、苦叶酸、琥珀酸、酒石酸等,具有生津解渴、刺激食欲、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是柠檬酸含量在各种水果中含量最多,
柠檬酸是人体细胞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酸类,它能促进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恢复疲劳,且有益于钙的吸收。酸梅能中和酸性食物(肉、粮谷类等),促进新陈代谢和消化,改善肠胃功能。
5、甘草杏
甘草杏比较大的作用是生津止渴,尤其是对于口干的人,吃后马上就会有效果。但是甘草多生长在荒漠或者是比较干旱的地区,所以也有润肺解毒的功效吃的时候可以选择在早晨,
其酸甜的口感可以使人神清气爽,而且还有弹性的杏肉,在口感上也不会有感觉太酸,其对牙齿还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杏是温性的食物,如果吃太多的话会上火。而且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人也要少吃。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