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4 06:56 来源:网友分享
惊跳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惊跳”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兴奋抑制过程还不完善,受刺激后易引起兴奋,在遇到强光、大声、震动或者移动他的身体时都会使宝宝惊跳,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会影响智力发育。随着月龄的增大,大脑发育不断完善,这种不自主的惊跳就会逐渐减少,一般来说到3、4个月时就会慢慢消失。
宝宝惊跳时该怎么办?
方法一:入睡前用一块被单把宝宝裹紧,也有助于减少惊跳。
方法二:手放在宝宝身上轻微用力按压,或许宝宝就会安静下来。
“惊跳”症状应注意哪些
如果宝宝都六个月以上了,还是常常出现惊跳的反应,有可能是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
惊跳的反应不是相称的,也就是说如果一双手臂没有反应,可能导致手有问题,这是一种常见的“臂神经丛受伤”有的会导致锁骨骨折;
惊跳反应是短暂性的,可以立即不见也可能约为数秒钟不见,如果说肢体上还是震颤不停,须立即就医。
一、让宝宝感受到睡觉的氛围
每个人在打瞌睡时就很难保持清醒,所以与其等到让宝宝自己想睡觉,还不如提前把宝宝放在床上,给宝宝营造出昏昏欲睡的氛围,比如比较安静的周围环境,让宝宝对人和玩具逐渐失去兴趣,并且懒得发“牢骚”,然后妈妈引导宝宝去睡觉。如果妈妈失去给宝宝营造良好睡眠氛围的好机会,宝宝脾气很容易变得暴躁,让家长觉得哄宝宝睡觉是一件艰难的任务。
二、给宝宝安全感
宝宝年纪小,对世界很无知也很容易被吓到甚至被一些睡觉的自然反应也会惊吓,因此,要让宝宝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夏天可以把宝宝裹在面部或者纱布中,冬天则可以把宝宝裹在柔软的围巾中,让宝宝有暖暖的安全感,睡得也自然舒心。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惊吓反应消失后就可以把襁褓放松一些直至抛弃,这样的过程大概需要三个月。
三、给宝宝安排睡前例行公事
很多人再睡觉前都有例行的公事,比如睡前刷牙、敷面膜、泡脚等等,让宝宝感受到这些睡前例行公事,可以让宝宝有睡觉的感觉,然后平静下来很快的入睡。宝宝早期成长中,妈妈可以每天给宝宝一个睡前“放松浴”,让宝宝身心都放松,提前进入睡眠状态,睡得更香。
1、教会宝宝区分昼夜
有的宝宝天生就是个夜猫子(你可能在孕期就会发现他夜间胎动频繁),在你想睡觉的时候非常清醒活跃。等宝宝长到2周大以后,你可以开始教他区分白天和夜晚。区分昼夜是作息引导的第一步,也是家长们晚上能睡得好的前提条件。
在宝宝白天清醒的状态下多跟他玩耍和交流,保持房间的敞亮,不用担心电话铃声、洗碗机、音乐等声音,如果宝宝一边吃奶一边睡着,试着唤醒他。夜里的时候,宝宝醒来时不要跟他玩耍,不要多跟他讲话,保持灯光昏暗、声音轻柔。渐渐他会明白晚上就是睡眠的时间。
2、注意观察疲劳信号
如果宝宝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变得烦躁,那可能是他困了,需要把他抱去睡觉。在犯困又不太累的时候带他去睡觉,效果最好,事半功倍。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对宝宝的日间作息有一种“第六感”,凭直觉就能判断他什么时候需要睡觉了。
年糕还小的时候,我会特别留意观察这种信号。喂奶、陪玩一段时间后,小朋友就会从愉悦欢快的状态转为安静、略烦躁、揉眼睛、打哈欠,看看时间差不多都是一个多小时。这个时候我就把他抱起来,不再逗玩,在屋里走走,让他安静下来。等他发出哭腔了,就带到卧室,放床上,给奶嘴,拍拍,入睡。
宝宝大了之后,就可以遵照一个大致的时间表来执行,参见下一条。
建立规律的时间表,并坚持执行
选取一个适合你们家庭作息的上床时间,并坚持执行这个时间表,大人和小孩都会因为规律作息而受益。宝宝不一定要精确地在12:15吃饭,但每天的作息应该都差不多。如果宝宝每天在差不多的时间吃饭、小睡、玩耍、上床,那么他的入睡会更容易些。
每天早晨在差不多的时间起床,会让宝宝的生物钟更加有序。同时,小睡的时间也可以相应作好规划,比如早上九点、中午、下午3点。或者你也可以在距离上次醒来2小时后把他放在床上哄睡。
建立常规的睡前程序
对宝宝来说,创建并遵守入睡程序从来不嫌早,这能帮助宝宝安定下来,做好睡觉的心理准备。仪式性的程序包括但并不限于:洗澡、更换睡衣、睡前故事、唱摇篮曲、亲子共读、亲吻、互道晚安等等。
建立睡眠程序的关键,在于每晚以相同的顺序做相同的事情。找到你家孩子喜欢的事情(比如洗澡、阅读或者唱儿歌)并坚持每天做,小宝宝喜欢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情,可预期的生活也会给宝宝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