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有哪些饮食禁忌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7-06-18 22:0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优质蛋白的食物;2.宜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3.宜吃高热量性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黑米粥热量高,能够增加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改善抵抗力,缓解骨髓瘤的症状。200g每顿。

  葵花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属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整体的血脂水平。50g炒菜食用。

  王八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本病造成的抵抗力地下症状。200g与乌鸡同炖。

  饮食禁忌:1.忌吃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2.忌吃寒凉的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西瓜属于寒凉性的食物,可造成红细胞合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换吃其他温热性的水果。

  泡菜含有亚硝酸盐,可降低肠道对铁元素的吸收,抑制造血功能。换吃其他新鲜蔬菜。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饮食原则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饮食保健

  1.鳖鱼骨髓汤:鳖鱼1只(去内脏),猪脊髓150克,生姜3片,加水共煲至烂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虚劳。

  2.人参炖乌鸡:人参12~15克,乌鸡肉250克(去皮骨),生姜3片,放入炖盅内并加清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虚劳。

  3.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加适量水煮至羊肉烂熟为止,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血虚虚劳。

  4.熟附生姜炆狗肉:熟附子15~20克,狗肉500-l 000克(切块),生姜15克,蒜头适量。先用蒜头、生姜、花生油起镬,再加水及熟附子,煮2小时至狗肉烂熟,调味分多餐服食。适用于阳虚虚劳。

二、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MM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等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C-myc基因重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产物,淋巴因子特别是白介素-6分泌的调节异常,与MM发病有关。

  MM引起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有:

  1.大量轻链蛋白引起肾小管损害:

  骨髓瘤细胞产生大量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因分子量大,能从肾小球滤过,大量进入肾小管,远远超过肾小管最大重吸收率,过多的轻链蛋白从尿中排出,称为溢出性蛋白尿。MMN的最大特征是肾小管内存在大量轻链免疫球蛋白,形成特殊的管型,引起肾小管内管型阻塞,另外也可引起肾小管的损害。

  2.高钙性肾病:

  骨瘤细胞除了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外,还分泌大量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其刺激破骨细胞,产生局限性骨质溶解,使钙进入血液增多。此外,骨髓瘤病灶病变部位有成骨细胞活化受抑。上述因素都可导致高钙血症、高尿钙,引起肾组织和肾功能损害。高血钙和高尿钙促进钙盐在肾小管、间质沉着,引起肾钙沉积病。广泛的钙质沉积,导致肾浓缩功能减退。高浓度钙盐在肾小管内与BJP聚合成管型或形成结石,进一步损伤肾小管功能。因此,高钙血症和轻链蛋白被认为是MMN的主要发病因素。

  3.尿酸性肾病:

  MM病人由于瘤细胞的破坏,或行化疗,核酸分解代谢增强,血尿酸产生过多出现继发性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尿酸血症,在低氧、低pH状态的肾髓质易使尿酸沉积,使小管间质受到损害。此外,尿酸盐结晶不但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还会阻塞肾小管腔,形成肾内梗阻,发生梗阻性肾病。

  4.瘤细胞浸润:

  骨髓是产生浆细胞的主要器官,故MM原发病变主要在骨髓。除骨髓外,淋巴结、脾脏、消化道、上呼吸道黏膜下淋巴组织同样也可产生浆细胞,成为原发病灶。除原发病变部位外,瘤细胞也可广泛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肾、肺、消化道、心、甲状腺、睾丸、卵巢、子宫、肾上腺、皮下组织也可受累。瘤细胞浸润肾实质,可使肾组织受到破坏。一般认为瘤细胞直接浸润肾组织者较少见。一旦受累肾体积明显增大。

  5.肾淀粉样变:

  MM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与多糖的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舌肥大、肝脾大、心脏扩大、外周神经病、肾功能损害等。其可致肾淀粉样变,淀粉样纤维主要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系膜、肾小管基底膜及间质,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6.高黏滞血症:

  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使血黏滞度增加,造成肾脏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障碍。

  7.冷球蛋白血症:

  异常免疫球蛋白具有冷沉淀特点,易聚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导致肾损害。

  8.尿路感染:

  MM病人全身抵抗力低下,易伴发尿路感染。造成全身抵抗力降低的原因,一是免疫缺陷,骨髓瘤细胞分泌某些物质,抑制巨噬细胞功能,使其介导的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二是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异常轻链蛋白损害血循坏中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和调理作用。此外,导致尿路感染的局部因素有尿管型和尿酸盐结晶阻塞肾小管,尿路结石引起梗阻、尿路黏膜局部抵抗力降低等。

  二、发病机制:

  MM的异常蛋白在肾小球沉积的病因仍不清楚。肾病的发病与MM患者游离轻链蛋白的肾毒性、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滞综合征及肾淀粉样变等有关,其他如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肾实质的浆细胞浸润亦参与MM肾病的发病机制。按病变的部位,大体上可将MM肾病分为肾小管损害和肾小球损害。

  1.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肾毒性作用:

  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和分泌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重链和轻链合成不平衡,产生过多的游离轻链,流经肾小球时易被滤过,当其滤过量超过肾小管最大重吸收能力时,则由尿中排出,称为本-周(Bence-Jones)蛋白尿。

  此学说认为被肾小球滤过的轻链蛋白超过近端肾小管最大重吸收能力时,未被重吸收的轻链蛋白到达远端肾小管,在浓缩的酸性小管液中与Tamm-Horsfall(T-H)蛋白共同形成管型,阻塞了远端肾小管。这些管型的成分有轻链蛋白及T-H蛋白,尚有纤维蛋白原及白蛋白,呈嗜酸性,围绕有炎性细胞及上皮合胞体(syncytium),形成巨大管型,使远端肾小管和(或)集合管完全阻塞,这是骨髓瘤肾的特征。许多管型有特殊性,如微球形、针形、五角形或六角形结晶,经染色证明为T-H蛋白和轻链蛋白。约30%患者未发现这些特征性管型,因此,许多学者提出某些轻链蛋白可直接损害肾小管细胞。

  肾小球滤液中的轻链蛋白被近曲肾小管重吸收后,在溶酶体内降解并产生毒性,引起肾小管损害,轻链蛋白在10-4~10-6 M浓度时能抑制肾皮质肾小管浆膜的Na -K -ATP酶的活性。这说明轻链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轻链对肾组织的毒性作用较轻链的强。轻链蛋白的肾毒性的严重程度不一,被认为是与轻链蛋白变区的氨基酸组成、所带的净电荷及溶解度等理化特性不同有关。直接的肾小管损害以带阳电荷的滤过蛋白最为显著。尿pH值的变化在轻链肾毒性中也起重要作用,酸性尿可增加滤过的轻链排泄,而碱性尿则减少其排泄。如果酸化可加重轻链蛋白的肾毒性,则管型阻塞学说较肾小管直接毒性学说更重要。

  MM病人可见到肾小球系膜增生或出现结节性硬化,类似糖尿病肾病的基-威(Kimmelstiel-Wilson)病变。在肾小球内皮下及肾小管基膜外侧,可见无定形颗粒状物质沉积,该物质与kappa型或型轻链(主要为kappa型)单克隆抗血清起反应。此外,在肾间质、肾小管壁、肝血窦及许多脏器的血管壁也可见单克隆轻链或其片段。病人常有较多的蛋白尿,可达肾病综合征的标准,伴有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2.高钙血症:

  MM有高钙血症者为30%,血钙通常在2.75~3.25mmol/L,少数可大于3.25mmol/L。这与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破骨细胞活化因子(osteoclastic activating factor),导致骨质吸收有密切关系。在病变部位还有成骨细胞(osteoblast)活化受抑制。由于这些因素致使局限性骨质吸收,钙进入血液,出现高钙血症。血清钙可区分为蛋白结合钙和非蛋白结合钙两部分,在MM时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显著增加,可导致轻至中度高钙血症,此时钙离子可正常,由于MM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增多,可出现高钙尿症。

  当血钙大于3mmol/L时,就能引起肾损害。高钙血症引起的肾功能和肾组织损害称为高钙血症肾病(hypercalcemic nephropathy),是MM病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钙引起的肾损害主要在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细胞线粒体肿胀,有钙质沉着于线粒体、胞质及小管基膜,钙质沉着逐渐向小管周围的间质发展,形成肾钙沉积病(nephrocalcinosis)。病变以髓襻升支及髓质集合管处最为明显,肾小球周围纤维化。临床上出现尿浓缩功能障碍、肾小管酸中毒及尿路结石,最后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MM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是轻链蛋白和高钙血症,以何者为主尚未定论。两者均可促使T-H蛋白聚集,在远端小管及集合管内,形成阻塞性管型。所以在骨髓瘤管型肾病(myelonla cast nephropathy)中,两者起协同作用。

  3.尿酸肾病:

  由于MM病人核酸分解代谢增强,常有高尿酸血症,尤其在并发浆细胞型白血病或化学治疗时,血尿酸增高更明显,但发生急性尿酸肾病者不多见。长期高尿酸血症者,在低氧、低pH状态下肾髓质易使尿酸沉积结晶,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造成肾内阻塞,使肾小管-间质受到损害。

  4.肾淀粉样变:

  MM病人6%~15%并发淀粉样变性,淀粉样纤维(amyloid fibril)是由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的氨基末端片段在酸性环境中降解而成,故称为AL蛋白(amyloidlight chain protein)。这种蛋白的分子量较轻链小,在血清电泳上处于2与之间,在肾内主要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系膜、肾小管基底膜及间质,导致肾功能障碍。MM并发肾淀粉样变时,预后凶险,生存期往往不超过1年。

  5.高黏滞血症(hyperviscosemia):

  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促使血液内红细胞聚集形成缗钱状,血浆外移而使血液浓缩,致使全血黏滞度增高,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塞,肾血流量显著降低,出现肾功能不全。此外,高度红细胞聚集及高黏滞血症可引起肾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虽然产生高黏滞综合征(hyperviscosity syndrome)者不如巨球蛋白血症病人常见,但当IgG或IgM蛋白的分子聚合,且呈高浓度时就可出现高黏滞综合征。这些异常蛋白还可通过免疫反应与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相结合,而致出血倾向。

  6.肾盂肾炎:

  MM病人由于免疫抗菌能力极度减低,因此感染和败血症是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肾脏因轻链蛋白及高血钙所致的广泛管型阻塞肾小管和肾实质钙盐沉积,局部抗病力显著降低,故易继发肾盂肾炎,可使肾功能加速恶化,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另一方面细菌进入血液造成败血症,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死亡率很高。

  7.脱水和造影剂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MM病人即使肾功能正常,由于轻链蛋白尿、高黏滞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病人如有脱水,则极易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造影剂应慎用,尤其是大剂量造影剂,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暂时降低,血液黏滞度增高,并促进T-H黏蛋白在肾小管内沉淀。造影剂还可增加肾小管分泌尿酸,使小管腔阻塞。MM由造影剂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7%。

三、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检查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检查

  1.血液检查:

  1)周围血象:

  贫血程度轻重不一,晚期常见严重贫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增多或减少。血小板计数大多减低。血片中红细胞可形成钱串状,出现于血浆球蛋白很高的患者,约20%患者可出现少数骨髓瘤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大多很高。

  2)异常球蛋白测定:

  ①约95%患者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和M蛋白,血清总蛋白质超过正常,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正常或减少,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应用免疫电泳,按M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各型:IgG型占50%~60%;IgA型占20%~25%;凝溶蛋白或轻链型占20%;IgD型占1.5%,常伴有λ轻链;IgE型和IgM型则甚为罕见,分别仅占0.5%和小于0.1%。此外,尚有1%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不能分离出M蛋白,称非分泌型骨髓瘤。少数患者血清中尚存在冷球蛋白,后者在4℃低温自行沉淀,但在37℃重新溶解。

  ②本-周蛋白:本-周蛋白是多余轻链所构成,分子量小,可通过肾小球膜而从尿中排出,50%~80%的骨髓瘤患者可阳性。在本病初期,本-周蛋白常间隙出现,晚期才经常出现。故本-周蛋白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应反复查尿,最好查24h尿或将尿浓缩300倍,方可提高本-周蛋白检测阳性率。

  3)其他:

  由于骨质广泛破坏可出现高钙血症。血磷主要由肾脏排出,故肾功能正常时血磷正常,但晚期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磷可显著升高。由于骨髓瘤主要是骨质破坏,而无新骨形成,血清碱性磷酸酶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此与骨转移癌有显著区别。由于瘤细胞的分解,糖蛋白破坏,可出现高尿酸血症,严重时引起尿酸结石。

  2.肾功能异常

  BUN>10.71mmol/L(30mg/dl),血清Cr>176.8mmol/L(2mg/dl)。

  3.尿液检查:

  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见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及50kD分子量以下的蛋白尿。病人尿中排出大量单克隆轻链蛋白,超过3.5g/d,营养较差使血清白蛋白减低,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者。尿液采用尿蛋白试纸浸渍(dipstick)试验往往阴性,而用醋酸加热法或考马斯亮蓝法尿蛋白定性3 ~4 ,尿蛋白电泳上白蛋白较少而球蛋白显著增多。

  4.骨髓检查:

  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在疾病初期,骨髓病变可呈局灶性、结节性分布,一次检查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宜作多部位穿刺。骨髓有核细胞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当浆细胞在10%以上,伴有形态异常,应考虑骨髓瘤的可能。

  5.X线检查:

  常见下列征象:

  1)弥漫性骨质疏松。

  2)溶骨破坏。

  3)病理性骨折。

四、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一般治疗方法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一般治疗

  MM并发肾损害的治疗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少骨髓瘤细胞数量及其M蛋白的产量,可通过全身化疗、放射治疗、骨髓移植、血液净化等方法;二是全身支持疗法及其诱发因素的防治。

  1.化学疗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美法伦(苯丙氨酸氮芥)(M)、环磷酰胺(C)、卡莫司汀(卡氮芥)、洛莫司汀(氯乙环己亚硝脲)、长春新碱(V)、多柔比星(阿霉素)及泼尼松(P)等。目前公认联合用药较单用一种药物的疗效好。

  联合用药的方案很多,MP方案是治疗MM的最早有效方案,现仍作为疗效对照标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是否优于MP方案,在国际上仍有争议。缓解后全身瘤细胞总量仍在1010/m2以上,是否需用维持治疗也有争议。Alexanian指出,缓解期予维持疗法,除增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之外,并不影响总的缓解时间,而且长期化疗50个月约有19.6%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肿瘤研究所的标准:以血清M蛋白或24h尿轻链蛋白量减少50%以上作为疗效。

  ②美国西南肿瘤研究组标准:以血清M蛋白减少75%(降至25g/L以下)和尿轻链蛋白量减少90%以上(降至0.2g/24h以下)作为有效。

  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疗效标准:

  显效:M蛋白降低75%以上或完全恢复正常,血清Ig正常者尿蛋白消失,溶骨损害无进展,无高血钙。

  有效:符合上述标准,但M蛋白降低50%以上或尿蛋白量减少50%以上。

  进步:符合下列1项或以上指标,如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骨髓浆细胞总数下降20%以上,血清钙恢复正常,肾功能恢复正常。

  无效:未达进步标准。

  ①MP:氧芬胂(马法兰)8mg/(m2?d),泼尼松2mg/(kg?d),口服4天,每3~4周重复1次。

  ②BCP:卡莫司汀(卡氮芥)75mg/m2、环磷酰胺0.4g/m2,两者在第1天静注,泼尼松0.6mg/(kg?d),口服7天,每4周重复给药。

  ③M2:卡莫司汀(卡氮芥)20mg/m2、环磷酰胺0.4~0.6g/m2,两者在第一天静注;氧芬胂(马法兰)8mg/(m2?d)服4天;泼尼松40mg/d,口服7天;长春新碱2mg,第21天静注;间隔2周重复给药。

  ④VMCP:长春新碱1mg,第1天静注。氧芬胂(马法兰)5mg/(m2?d),环磷酰胺0.1g/(m2?d),泼尼松60mg/d,均口服4天,每3周一疗程。

  ⑤VACP:在VMCP中以多柔比星(阿霉素)25mg/m2第2天静注代替氧芬胂(马法兰)。Durie及Dalton等研究认为维拉帕米(异搏定)能促使V和A进入瘤细胞,可提高疗效。

  ⑥其他:如BCNU和多柔比星(阿霉素)各30mg/m2,每3周1次。

  Costanzi等用重组干扰素α(23~100)?106U/(m2?d)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2~3周。Belch等用脱氧助间型酶素(deoxycoformycin) 5mg/m2静注,每2周1次。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近年来有人用阿地白介素(IL-2)、IL-6单克隆抗体、IgG或环孢素等治疗,似能提高缓解率。

  对局限性肿瘤可采用放射治疗。

  上述治疗方案可按病情轻重及肾功能情况选用,有效率可达50%~80%。中效生存期达40个月。

  2.放射治疗:

  适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及有骨髓压迫症而发生偏瘫者。局部骨痛或有病理性骨折者,局部照射可减轻症状,但对病程经过帮助不大。一般照射量可达12~15Gy(1200~1500Rad)即可控制,有时量达2~3Gy时,骨骼疼痛已有减轻。

  3.骨髓移植治疗:

  已有少数报道在大剂量环磷酰胺及TBI后异基因骨髓移植可使瘤细胞大量减少,约半数患者获完全缓解。但本病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不适宜作异基因骨髓移植。

  化学治疗不能改善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异基因骨髓移植对老年患者不适宜,故应积极提倡自体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4.肾损害的防治:

  本病常见和致死的并发症是感染和肾功能衰竭。因此,除肿瘤本身的化疗之外,应以防治感染和针对肾损害有关因素进行合理治疗。

  本病常存在轻链蛋白尿、高黏滞血症、高钙血症及高尿酸血症。这些都是造成肾损害的主要因素。大量饮水,保持充分的尿量,有利于轻链蛋白、尿酸和钙盐的排泄,以防肾小管及集合管内管型形成。如遇轻度脱水时更应多饮水,必要时需静脉补液。在化疗或放疗期及期后应更多的补充水量。

  在高尿酸血症时服用别嘌醇0.1~0.3g,3次/d,尤其在化疗开始数月内应用,更有价值。碱化尿液可减少尿酸及轻链蛋白在肾内沉积和管型形成。

  高钙血症本身可引起肾损害,与轻链蛋白同时存在时肾毒性增强。血钙急性增高超过3.2mmol/L(13mg/dl)时就有可能发生高钙血症危象的危险,病人突发极度乏力、腹绞痛、嗜睡、抽搐及昏迷,甚至心搏骤停。因此,及时纠正血钙浓度是十分重要的。

  充分补充生理盐水可达到扩张血容量和促进排钙。静脉快速输入等渗盐水(5~10L/d),同时注入呋塞米(速尿)100~200mg,每小时1次,能有效地降低血清钙。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钾和镁从尿中排出亦大大增加,易发生低血钾和低血镁,应及时补充,通常在等渗盐水中加钾20~40mmol/L及镁0.6~1.2mmol/L。

  口服泼尼松60~100mg/d,能降低肠道钙的吸收,增加尿钙排泄,数天后可使血清钙明显降低。

  磷酸氢盐对各种原因的高钙血症都有效,常用0.1mol磷酸氢盐混合液(含0.08mol磷酸氢二钠和0.02mol磷酸二氢钠)500ml静脉滴注。轻症可口服磷酸盐3~6g/d。注意血磷超过1.6mmol/L(5mg/dl)者慎用。

  血清钙>3.2mmol/L时,可用光辉霉素(Mithramycin)25μg/kg静脉注射,1天内可使血清钙降至正常,并能维持数天;降钙素(Calcitonin)50~100MRC单位静脉或肌注,每6小时1次,能较快地使血清钙降低,但停药后数小时又出现高钙血症。此外,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消炎痛)或阿斯匹林也常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并发的高钙血症,但注意合并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时不宜使用。

  MM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尤其在初次化疗后的2个月内,感染率增加4倍。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肺炎)和泌尿道(肾盂肾炎),易发展为败血症而致死。使用多价肺炎疫苗及人血丙种球蛋白作为预防措施,往往无效。因此,对这些病人应密切监测,发现隐匿性感染或早期感染征象,采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治疗。应避免使用肾毒性抗生素,另外应注意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无益。

  MM病人半数以上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病人可并发顽固性高钙血症(或危象),这些并发症都应进行透析疗法。不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均能使病人迅速转危为安,争取时间,进行化疗。腹膜透析对清除游离轻链蛋白较血液透析有效,故有些学者认为在血液透析之前以做腹膜透析较好。但腹膜透析易并发感染,血液透析发生心血管问题较多,尤其是老年病人。另外,MM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均存在大量单克隆Ig及其片段(即轻链蛋白),而透析疗法只能清除部分轻链。因此,为延长病人生命,除外积极化疗和透析,应同时进行血浆置换疗法。

  MM发生不可逆肾衰病人是否可行肾移植,主要是取决于病人选择得当与否。移植前病人MM病情必须完全静止,如果病变活动,移植肾很快会发生肾功能不全。移植后主要死亡原因仍为感染。多数移植肾能保持肾功能,少数移植肾也有轻链蛋白沉积。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肾病

挂号科室:内科、肾病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肾病综合症简称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的症侯群,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全身水肿。本病在小儿肾脏疾病中较为常见,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可分为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先天性肾病三型。小儿以单纯性肾病最为多见,约占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80%以上,此型发病年龄多在2-7岁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肥胖人群、高血压人群、劳累人群、反复感染患者 常见症状: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尿失禁、腰痛(肾绞痛)[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透析治疗、手术治疗

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