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0 08:24 来源:网友分享
1、高脂肪:高脂肪和低纤维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增加直肠癌的病因的发生。
2、结直肠慢性炎症是导致直肠癌的病因之一。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直肠癌的病因包括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20-40%。
3、直肠癌的病因与遗传因素也是有联系的。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又称Lynch综合征。这是直肠癌的病因之一。
4、憋大小便是属于直肠癌的病因之一,尿液中含有一种或几种致癌物质,均能刺激膀胱上皮使其癌变。粪便中的有害物更多,如硫化氢、粪臭素、胆固醇代谢产物和次级胆酸等致癌物,若经常刺激肠黏膜,也会导致直肠癌的癌变。
5、血清胆固醇过低也会导致直肠癌的发生,专家认为,血清胆固醇过低的,其直肠癌发生率较高。血清胆固醇低于110mg/dl的人,其患直肠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3倍以上。所以,这也是常见的导致直肠癌的原因的重要因素。
6、饮食与致癌物质在直肠癌变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的病因有关系,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7、其它起因:环境起因(天气、工作等)精神起因、年龄、性传播疾病、内分泌起因等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干发生直肠癌的病因。
8、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病人大肠癌发病率增加。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直肠指检 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1、便血:多为鲜血或暗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系肿瘤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面后的渗血,大量出血的少见。可有黏液排出。感染严重的可有脓血便,量少,大便次数多。
2、排便习惯的改变:由于病灶刺激肠道而致肠功能混乱所产生的大便习惯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便意频数,大便次数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者达数十次,次数越多,所含的粪汁越少,实际上每次只排出少量血液和黏液。
3、肠壁狭窄梗阻症状:癌肿致肠道狭窄、肠腔阻塞或肠外有压迫粘连所致,表现为腹部气胀不适、疼痛、便秘、肠鸣音亢进,晚期有大便困难、粪便变细等。
4、全身症状:因慢性失血、中毒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有贫血、消瘦、乏力、浮肿等恶病质现象。
5、肝转移时的症状直肠癌极易沿门静脉血流发生肝转移,出现腹水、肝大、黄疸、贫血、消瘦、水肿、恶病质等。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放弃偏爱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少吃烧烤、油炸及高脂油腻食品,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有研究认为:蔬菜中的纤维素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的物质能促进细胞分化,可防止肠癌发生。还有的研究认为,纤维可以保护肠道细胞,并减少胆汁对肠壁细胞的刺激,从而降低肠癌的发病几率。
2、保持大便畅通
养成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的习惯。
3、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和癌前病变
例如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肠息肉。
4、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
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便隐血检测试纸定期筛查!
温馨提示:
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大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