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应该怎么预防护理 引起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原因有哪些

2016-11-19 12:0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预防护理方法有哪些

  1、阿司匹林防女性肠良性肿瘤:有些妇女体内存在一种常见的遗传基因变异,能够减缓阿司匹林的分解,这些妇女如果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肠息肉的发病危险。相比之下,在不存在这种基因变异的妇女中,阿司匹林并不能够降低肠息肉的发病危险。

  2、补钙有助预防肠良性肿瘤:有研究显示,那些每天补充钙片的人其肠息肉的复发风险下降了19~34%。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其他乳制品,还有花椰菜。另外,维生素D (能帮助人体对钙的吸收) 也显示出降低肠直肠癌风险的作用。

  3、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预防肠良性肿瘤: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肠癌症。

  4、不吸烟、喝酒可预防肠良性肿瘤: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肠息肉和肠癌的风险。女性每天饮酒不应超过150 ml 葡萄酒,或者360 ml 啤酒,或40ml 白酒,而男性则不应超过女性的两倍。如果你有肠癌家族史,那尤其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5、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肠患病的风险。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在降低肠癌风险方面效果更佳。

  6、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7、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二、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较为常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

  1.腺瘤(adenoma) 多数腺瘤呈乳头状或息肉状,突出于黏膜表面,可为单发或多发,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者。根据其病理特征又可分为:

  (1)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此种腺瘤多为单个,呈息肉状生长,大多有蒂,易出血,基底宽者一般体积较大。组织学上主要是由增生的肠黏膜腺体组成,上皮细胞可有轻度异形性,属真性肿瘤。

  (2)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和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由于此类瘤易于癌变,据报道21%~47%的十二指肠癌来自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的恶变,故此种腺瘤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和警惕。这种腺瘤常为单发,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隆起,基底部宽,无蒂或短蒂。组织学上见此种腺瘤表面由一层或多层柱状上皮覆盖,间质富含血管,故临床上极易出血。柱状上皮细胞内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异形性,故其恶变率大于腺瘤样息肉,不同的文献报道其恶变率在28%~50%。

  (3)Brunner瘤:又称息肉样错构瘤或结节样增生。肿瘤多位于黏膜下,呈息肉样突起,直径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无明显包膜。镜下可见黏膜肌层下,十二指肠腺增生,由纤维平滑肌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结构,本腺瘤除可偶见有细胞的典型增生外,很少恶变。

  (4)非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和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均属非瘤性息肉,一般可自行消失。

  (5)胃肠道息肉综合征:如Gardner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等,此类病变均为多发性,可分布于全消化道,十二指肠的病变可发生恶变。

  2.平滑肌瘤(leiomyoma)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起源于胚胎间叶组织,发病原因不明。平滑肌肿瘤由一组平滑肌组成,分界明显,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直径小的不到1cm,大者可超过10cm达20cm左右。肿瘤生长方式有多种,可突入肠腔,也可在肠壁或向肠腔外生长。一般质地较韧,有时可发生变性。平滑肌瘤表面黏膜有丰富的血管,故可因糜烂、溃疡而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若良性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发生细胞核有丝分裂异常活跃时,则表明有恶变,其恶变率为15%~20%。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常见的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居多,中年人发病为多见,平均年龄为56.6岁。

  3.类癌(carcinoid)及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广义的类癌包括许多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的类癌起源于肠嗜铬细胞(ECL),这些细胞属于一族具有共同生化特性的胺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APUD细胞),是许多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共同起源。十二指肠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除胃泌素以外多数无症状,肿瘤直径约1~5cm,60%为良性,较为常见的有:胃泌素瘤(gastrinoma),生长抑素瘤(somatostatinoma),神经节细胞旁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肿瘤主要分布于近端十二指肠,以十二指肠第二段壶腹周围最为常见。可能与局部的细胞分泌功能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在卓-艾综合征中,70%的胃泌素瘤位于十二指肠。

  4.其他 个别病例报道,较为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还有脂肪瘤(lipoma)、血管瘤(hemangioma)、纤维瘤(fibroma)、错构瘤(hamartoma)等。

三、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症状

  十二指肠良性肿物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性,这是造成许多病人无法早期确诊的主要原因。一些肿瘤早期几乎无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剖腹手术时偶然发现。随着肿瘤的增大,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各种症状。

  1.一般症状 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类似慢性胃炎、胃溃疡病的症状。因此,易与这些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2.腹痛 约30%的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的病人可出现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带蒂的十二指肠息肉位于降部以下时可引起十二指肠空肠套叠,而球部巨大腺瘤可逆行进入幽门,导致急性幽门梗阻,称为球状活瓣综合征(ball valve syndrone)。位于十二指肠的平滑肌瘤由于肿瘤的牵拉,肠管蠕动失调以及瘤体中心坏死而继发的炎症反应、溃疡、穿孔等都可以引起腹痛。巨大良性十二指肠肿物如引起肠管梗阻也可造成相应的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3.消化道出血 25%~50%的十二指肠腺瘤和平滑肌瘤的病人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肿瘤表面缺血、坏死,溃疡形成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和慢性出血。急性出血以呕血、黑便为主;慢性出血则多为持续少量出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也有报道十二指肠巨大错构瘤和血管瘤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4.腹部肿块 巨大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物可以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特别是肠腔外生长的平滑肌瘤,可在腹部体检时扪及肿块,一般较为固定,界限较清楚,其质地因病理性质而异,可柔软而光滑,或坚韧而不平。

  5.黄疸 生长在十二指肠降部乳头附近的良性肿物,如压迫胆道下端及乳头开口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6.其他 位于十二指肠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根据其肿瘤细胞构成情况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胃泌素瘤导致的卓-艾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特有的唇及颊黏膜色素沉着等。

四、怎样治疗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物的治疗,原则上以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较常见的十二指肠肿瘤中腺瘤性息肉、平滑肌瘤等有一定的恶变率,特别是家族性息肉病(FAP)的患者,其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和壶腹区的腺瘤和微腺瘤具有较高的癌变率。另不同文献报道十二指肠绒毛状瘤的癌变率为28%~50%,应尽早手术切除,并加强术后随诊。

  1.经内镜切除方法

  目前经内镜切除十二指肠肿瘤的方法主要是指对息肉样的肿物,如腺瘤性息肉,但也有文献报道内镜下切除息肉样生长的类癌。

  (1)高频电凝切除法:是广泛应用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对于处理十二指肠息肉样肿物切除后的止血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切的方法由于各人的经验不同,适应证的范围亦可不一致。一般来讲,有蒂的或亚蒂样生长的息肉状肿瘤易于切除,肿物的基低部大于2.0cm者不宜电切方法切除。电切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低与操作技术是否熟练及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有密切关系,有报道电切出血的发生率为0.7%,穿孔的发生率为0.28%,对于怀疑有恶变的十二指肠肿瘤不宜采用电切方法,而应改为手术切除。

  (2)激光凝固治疗:目前临床上有应用Na:YAG(石榴石)激光对组织的凝固作用以治疗无蒂腺瘤性息肉。小息肉可以一次消失,大息肉要作多次均匀照射。未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报道。

  (3)微波凝固治疗: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可通过组织的升温引起组织凝固,比激光和高频电流安全。选择微波治疗主要是广基息肉和多发性小息肉,一次治疗可达多个或数10个。

  (4)酒精注射法:内镜下用无水酒精,围绕息肉基底部二圈作点式注射,每点0.5ml,见白色血状隆起为度,多次注射后,息肉可以脱落,一般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5)超声内镜方法:文献报道应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黏膜下肿物的捆扎切除,这是一种新的内镜下肿物切除方法,扩大了内镜切除十二指肠肿物的适应证。但需有相应的成套设备。

  2.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多数需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即行肿瘤的局部切除。原则是以肿物所在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而决定术式。主要适应于恶性变高的绒毛状腺瘤、宽基底的腺瘤性息肉、平滑肌瘤等。主要术式有以下几种:

  (1)局部切除:较小的平滑肌瘤(直径<3cm)或绒毛状腺瘤,可连周围的肠壁组织作局部切除,应注意切除距肿瘤边缘3~5mm肿瘤周围的正常十二指肠黏膜,以保证切除的彻底性。为防止术后十二指肠肠腔狭窄,在切除部分肠壁时要斜行切开,斜行缝合,或纵行切开,横行缝合。

  (2)十二指肠段切除:对于较大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或广基和局限在一个部位的多发息肉,可以行有病变的肠段切除术。

  ①球部或十二指肠乳头以上降部的肿瘤,若切除十二指肠过多,难以行修补和肠吻合时,可行Billroth Ⅱ式手术。

  ②水平段和升段的十二指肠行肠段切除术后,可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3)十二指肠乳头部切除和成形: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较小肿物,可于术中行切开十二指肠,探明肿物与乳头的关系,如果肿物在乳头旁,尚与乳头有一定的距离,则可切开黏膜将肿瘤完整摘除,如肿瘤已侵及乳头,宜先切开胆总管,放置一软探针或导管经乳头引出作为标志;切除乳头及肿物后行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吻合,再关闭十二指肠切口。

  (4)腹腔镜下局部切除:Van de等报道经腹腔镜切除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5cm直径的良性基质瘤。

  在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特殊,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组织,如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结肠中动脉等;②防止肠瘘,十二指肠血运相对较差,术中不可游离过多而破坏血运,肠吻合时应避免张力过高,必要时于吻合口上方或胃窦部置入胃管或造瘘管引流十二指肠;③为防止胰管、胆管损伤,必要时要先打开胆总管,置入探子或导管,作十二指肠乳头的定位,特别是当切开十二指肠无法辨认十二指肠乳头位置时。胆管与十二指肠吻合需仔细严密。防止胰管的狭窄可在胰管内放置一短支架管。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肿瘤

挂号科室:肿瘤科

温馨提示: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肿瘤发生是由于细胞电子平衡失调所致。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脱发、感染、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盗汗、贫血[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西医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肿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