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1 22:15 来源:网友分享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公布上海女性乳腺癌最近10年来的流行趋势:发病持续上升,死亡逐步趋稳。针对近年来媒体上“乳腺癌年轻化”的说法,监控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上海市25-49岁组的年轻女性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未出现明显增长,而50-79岁组则出现显著的发病率上升,中老年女性仍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据疾控中心数据,上海全市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从10年前的52/10万,增长至目前的66/10万,增幅为28%,始终位居女性发病瘤谱的第1位;死亡率从10年前的13/10万,增长至目前的19/10万,增幅为44%,从女性死亡瘤谱的第5位升至第4位。
但以上绝对数字的增长,受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影响较大。除去其影响,女性乳腺癌的标化发病率从31/10万增至36/10万,增幅为19%;标化死亡率从7/10万增至8/10万,增幅仅为2%。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料,发病率的增幅处于平均范围,死亡率的增幅则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上海女性乳腺癌的五年观察生存率已达到了81%,也就是说在所有罹患乳腺癌的患者中有81%以上可以活过5年。目前上海女性乳腺癌的五年相对生存率已达到了94%,也就是说相对没有罹患乳腺癌的女性,在5年内死亡的概率仅高出6%。
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年轻化”的论断频繁出现在媒体中,疾控专家指出,应予以正确认识:目前在上海,女性在30岁以后就到了乳腺癌的多发期(年龄别发病率>10/10万),45岁以后达到发病高峰,即进入高危期,并持续到80岁以后才开始下降。
监测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上海市25-49岁组的年轻女性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未出现明显增长,而50-79岁组则出现显著的发病率上升,中老年女性仍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疾控专家指出,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癌症发病率的增长,首要的因素是人口的老龄化,其次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西方化,导致像女性乳腺癌这样以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癌症,其发病率的变化也呈现出西方化。在乳腺癌发病上升趋势一时难以遏制,最适宜的防治措施尚未发现之前,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市疾控中心防治建议:
1、提高个人健康素养,从权威渠道获取健康信息;
2、学会识别各种乳腺癌危险因素,如家族史、月经初潮过早、绝经过晚、不生育、晚生育、不哺乳和少哺乳、不合理补充雌激素、吸烟和肥胖等;
3、积极采取各种乳腺癌预防措施,如坚持运动,增加豆制品摄入等,尤其是响应全面放开“二胎”和“产假”改革等计划生育政策,增加生育和哺乳时间,减少雌激素暴露;
4、坚持每月乳腺自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5、接受适龄人群乳腺临床检查,不逃避体检,通过乳腺触诊、b超和x线钼靶摄影等常规检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癌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尚难以提出确切的病因学预防(一级预防)。但重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二级预防),经普查检出病例,将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不过乳腺癌普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有周密的设计、实施计划及随访,才能收到效果。目前一般认为乳房钥靶摄片是最有效的检出方法。
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乳腺癌的预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发育期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
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
不长期过量饮酒。
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开展药物性预防。美国国立癌症中心负责开展了三苯氧胺与雷洛昔芬等药物预防乳腺癌的探索性研究。
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温馨提示:
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认真查清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它是一种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早在《灵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