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2 09:27 来源:网友分享
随着各级政府防控力度的加大,我省6月份手足口病的病人报告数量有所减少,但专家提醒,家长还是不要掉以轻心,特别要注意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2010年6月,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2000例,死亡6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78%;报告死亡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6月,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8946例,死亡6例。
那么家长如何辨别重症的手足口病病人呢,据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根据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手足口病患儿,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病程在5天以内,具有以下特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将患儿及时送定点医院救治,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根据临床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大多有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引起口腔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涎。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泡疹,偶见于躯干,呈离心性分布。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 神经系统表现:多出现在病程1~5天内,患儿可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如精神萎靡、嗜睡或激惹、易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急性弛缓性瘫痪、惊厥等。颈项强直在大于1岁的儿童中较为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2)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增快并浅促、呼吸闲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加重,咳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3) 循环系统表现: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指(趾)端发绀;持续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温馨提示:
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