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小儿多动症的病因

2017-08-21 06:3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

  临床上,小儿多动症的西医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一、认知行为治疗

  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二、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1、药物治疗 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今分别介绍如下。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药物。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多数患儿每日剂量为20mg以内。由于精神振奋剂可影响身体发育,故主张患儿在学习期间服用,周末及假日停服。6岁以下一般不用。此药有不易产生耐药怀的特点。②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Dexedrine):也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次2.5~5mg,每日2次,早、午服用。多数患儿每日用量在10mg以内。应注意观察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副作用为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也庆在星期日及假日停服,以减少其抑制生长的副作用。3岁以下一般不用。长期应用此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哌醋甲酯明显,但它的作用较易估计,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对同时有惊厥的患者更为适合。③另一种精神振奋剂苯异妥英(Pemoline,Cylert):对多动症认为有明显效果,其药物作用时间长,早晨上学之前服1次即可。副作用少,较右旋苯丙胺和哌醋甲酯更少引起厌食和失眠。6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开始剂量为10mg,如疗效不满意可增加20~40mg。此药显效较慢,假若亦应停止观察。曾有肝脏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报告,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④咖啡因:对儿童的多动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疗效不如哌醋与右旋苯丙胺。⑤丙米嗪(Imipramine,Tofranil):属于抗抑郁性药物,对本症也有较好疗效。剂量从10mg,常用剂量为每日25~50mg,视儿童年龄、体重而定。此药赶走的白细胞减少常为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开始服药4周后,应检查白细胞计数1次,以后每半月验血1次。此外,还可致食欲减退、尿潴留或过敏反应。12岁以下小儿不宜应用。⑥抗精神药物:如氯丙嗪、甲硫达嗪(Thioridazine),适用于有破坏性行为的患儿。⑦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痫酮,适用于伴发惊厥的患者。忌用巴比妥类的镇静剂,因有时反可使症状加重。

  疗程依病情轻重而定,轻者服药6月~1年,重者要治疗3~5年,过早停药易重视症状。

  2、精神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的。动作过多往往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同时,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遇到行为治疗有成绩时给予奖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现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文献资料指出药物有效,但药物与教育、行为上的指导相结合更为有效。

二、小儿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多动症其病因至今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三、小儿多动症饮食保健

  多动症儿童在饮食上有所宜忌,其要点如下:

  适宜吃的食物:食富含铁的食物。如适当进食红肉和动物肝脏,以增加铁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不适宜吃的食物:

  1、不吃含水杨酸盐类多的食物。有些食物,如番茄、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杨酸盐类较多,就不要给多动症患儿吃。

  2、限用某些调味品。科学家研究发现,限制患儿食用胡椒油等调油等调味品和酒石黄等食用色素后,大多数患儿电脑的多动症状消失。恢复吃含这些色素食品和调品后,小儿的多动症状又重新出现。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要在患儿的饮食中加胡椒油等调味品和用酒石黄着色的食物等。

  3、不吃含酷氨酸食品。让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护孩子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不要给患儿吃含酷氨酸的挂面、含酷氨酸的糕点以及乳类、乳制品等富含酷氨酸的食品等。

  4、不使用含铅的食器。不要给多动症患儿使用含铅的食器,不让患儿吃可能受铅污染的食物和含铅量高的食物,如贝类、大红虾、向日葵、莴苣、甘蓝、皮蛋、爆米花,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以及含酒精的饮料等。

  当然,多动症儿童进行食疗,效果更好,可以试着采用以下的食疗方案:

  三七脑髓汤:每次用鲜猪脑或羊脑一具,三七粉3克,加少许食盐、葱、姜等调味品,隔水炖熟,当菜吃。

  鱼鳞膏:将青鱼、草鱼或其他较大鳞片的鱼鳞洗净,用清水一饭碗,煮沸15~20分钟,去鱼鳞,冷却后即结成膏状。食用时可稍加酱油、麻油凉拌,亦可加糖,放入冰箱中片刻,作为冷饮,能补脑强身。

  参蛋汤:太子参15克红枣15枚鸡蛋2个置锅内加水同煮,蛋熟后取出剥去蛋壳,再加入同煮片刻,即可吃蛋喝汤,每天一次,久服可见效果

  猪肉莲子汤:瘦肉75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共放沙锅内加水煮汤,调味食用,每天一次,连服。

  虾壳汤:虾壳15克菖蒲9克远志9克每天一次,久服有效。

  莲子汤:莲子肉20克芡实15克红枣12克同煮酥,加少许白糖,作早餐或点心。

四、小儿多动症都会有哪些危害

  现在的孩子一家就这么一个,所以说就是一个全家的宝,不管孩子吃什么要什么都会给,但是有一点却需要重视,那就是孩子的身体状况,现在好多孩子都患有多动症的情况,小儿多动症的原因有很多,而我们却总是忽视了小儿多动症的危害,从而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1、对学校的危害: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如果一个班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则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使老师特别恼火,总想让他们留级,甚至把他们开除。

  2、对社会的危害:

  多动症儿童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3、对个人的危害:

  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在行为上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因无法自控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对家庭的危害:

  多动症儿童学习不仅成绩较差,还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常常被老师叫去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有的高价请家庭教师,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无济于事;有的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

  小儿多动症的危害是不小的,所以说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小儿多动症的话就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的诊断和检查,避免因为家长的疏忽而严重影响到孩子的以后,毕竟孩子才是一家人的希望所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多动症

挂号科室:儿科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学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