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刚出生的婴儿去黄疸 去宝宝黄疸可以晒晒太阳

2017-10-02 06:27 来源:网友分享

一、新生儿黄疸有哪些方法能帮助去除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3.药物治疗
  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4.现代的中药制剂
  如:茵栀黄口服液,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已经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安全制剂,被广大患者接受,联合光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一般的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黄疸长时间不退就要病因检测,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关于新生儿黄疸的具体治疗方法还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二、晒屁股可让黄疸退得快

  新生儿黄疸是宝宝出生之后的第一个需要与之奋斗的病症,但是生理性的黄疸一周左右就会退去,如果一直不退,就会令新爸爸妈妈担心了。
  “新生儿黄疸很 常见,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李松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是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产生较多,而肝 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不能被及时代谢出去,导致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额头、胸部、四肢的皮肤以及白眼珠等部位发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 后3天开始出现,7—10天到达最高峰,2周后可以消退。”
  如果在2周后仍比较重,最好到医院检查,以确诊黄疸的病因。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除了黄疸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正常,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好,则多为母乳性黄疸,不必过分担心。母乳性黄疸消退时间约一个月左右。如果黄疸严重,就需要采取人工照射蓝光等方法进行治疗。
  黄疸不重的新生儿,多晒太阳,也能起到退黄的效果。但要注意几点:要在阳光充足时隔着玻璃窗给宝宝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照射时间以上下午各半小时为宜,注意变换体位,以免晒伤。
  温馨提示:夏季炎热,给宝宝晒太阳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三、新生儿黄疸的食疗办法

  芦笋玉米须粥。取芦笋 50克 ,玉米须 200克 ,薏芯仁 50克 ,粳米 50克。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 ,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 ,快火煮沸后 ,改用小火煨煮 30分钟 ,粥黏稠即成。早晚两次分服 ,食粥 ,嚼服薏苡仁、芦笋。此粥具有清热利湿 ,健脾退黄的作用。
  茵陈蛋汤,取茵陈 100克 ,加适量水 ,浓煎取汁 300毫升 ,打入鸡蛋两个 ,加醋 20毫升搅匀 ,煮沸食用。每日一次 ,可清热利湿退黄。
  牡蛎肉玉米须汤,取鲜牡蛎肉 100克 ,玉米须 1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 ,切成小段 ,放入纱布袋中 ,扎紧袋口 ,备用。再将鲜牡蛎肉洗净 ,用快刀斜剖成片 ,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沙锅 ,加清水适量 ,快火煮沸 ,然后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后 ,取出药袋 ,滤尽药汁 ,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各少许 ,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此汤分两次服食 ,有清热退黄之功效。
  蒲公英稠米汤,取鲜蒲公英 500克 ,稠米汤 200毫升。将鲜蒲公英捣烂后 ,用洁净纱布包裹 ,绞压取汁 ,对入米汤中 ,搅拌均匀。早晚两次分服 ;或当饮料 ,分数次饮用。可清热解毒 ,消退黄疸。

四、中医推拿可以治疗小儿黄疸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医治疗疾病,有时候真的是很神奇,特别是一些中医按摩推拿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比如说小儿黄疸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治疗,如果我们的孩子也出黄疸但是褪去的比较慢,您也可以试试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给孩子治疗。
  湿热熏蒸
  表现:面目周身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不欲吸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利湿
  取穴:清肺经100次;清肝经200次;清小肠100次;揉板门100次;捣小天心50次;补脾经200次;揉涌泉100次;分手阴阳100次;揉丰隆100次;清胃经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寒湿阻滞
  表现: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无华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灰白,小便短少,甚或腹胀,气短,舌淡,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
  取穴:揉外劳宫100次;揉板门100次;补肾经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三关100次。
  气血瘀滞
  表现:面目发黄,颜色较深而晦暗无华,日益加重,右胁痞块质硬,腹部胀满,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小便黄短,大便灰白,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治法:化瘀、消积、利湿
  取穴:清肺经100次;分手阴阳50次;清肝经100次;补脾经100次;揉二马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揉丰隆100次;按弦走搓麻50次。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