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0 09:28 来源:网友分享
1.对假膜性肠炎病例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环境消毒,防止通过房间、皮肤、医疗器械造成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的交叉感染。
2.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家庭护理要点
1.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保持适当湿度,以防干燥空气吸入气管,痰液不容易咳出。冬天可使用超声加湿器或在暖气上放水槽、湿布等,也可在火炉上放一水壶,将盖打开,让水汽蒸发。
2.注意穿衣盖被均不宜太厚,过热反而会使病儿烦躁而诱发气喘,加重呼吸困难。安静时可平卧,如有气喘,可将病儿抱起或用枕头等物将背垫高呈半躺半坐位,经常变换体位,可增加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
3.饮食的选择。呛奶的病儿,可在奶中加婴儿米粉或糕干粉,使奶变稠,病儿吃这样的奶,可减少呛奶。每吃一会儿奶,应将奶头拔出让病儿休息一下再喂,或用小勺慢慢喂入。1岁以上的病儿,应吃粥、面片、蛋羹等易消化、富有营养食物。病儿食欲不好,母奶及汤水进的就少,加之发烧和气喘,均增加身体水分的消耗,所以应当注意勤喂水,补充不足。
4.高烧时,按医生要求服用退烧药,如体温在38.5℃以上,每4~6小时服一次,服退烧药后要给病儿多喝水,以助出汗退热。还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额等,对营养不良、体弱的病儿,不宜服退烧药或酒精擦拭。
1.无症状感染型
大部分患儿为无症状感染型,但他们是重要的传染源。
2.单纯腹泻型
患儿无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稀便,3~4次/d,为黏液水样便,大便可有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轻度水肿,充血,无假膜,在停用广谱抗生素后不久,症状即可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3.假膜性肠炎型
腹泻较重,每天10余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有假膜及血便,患儿除表现腹泻外常有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厌食,腹痛常于腹泻后缓解,病情重者可表现为脱水,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大便中有大量白细胞,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结肠与直肠黏膜上有大量散在的,斑块状黄色凸起的假膜,直径2~10mm,称为假膜性结节。
4.暴发型结肠炎型
腹泻每天可多达20余次,量多,奇臭,常有血便,假膜呈大片或管状,伴有发热,腹痛,腹胀,呕吐;危重者可高热,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甚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DIC,肠穿孔等,此型预后较差,对这一型患儿应尽量避免结肠镜检查,以免引起肠穿孔, 大手术。
假膜性肠炎是由两种菌群产生毒素致病。
另外,病人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功能下降或某些疾病导致肠道缺血、淤血等均可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发生假膜性肠炎。
除了抗生素的应用之外,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其他疾病,如胃部分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除加幽门成形术、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或空肠憩室、手术性盲袢(端侧吻合)、肠梗阻(狭窄、粘连、炎症、癌)肠短路和旷置影响,肠内瘘、回盲部切除等以上原因均可造成胃肠运动功能变化,减弱了肠道对菌群过度增殖的抗菌防御能力,从而导致本病症的发生。
其他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或接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以及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也能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粪便中也可能分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毒菌株,发生假膜性肠炎。
一、预防:
1、注意抗生素的使用:
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假膜性肠炎的发病率,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取得预期的疗效之后应及时停药。
2、知识普及:
要经常向医务人员介绍有关假膜性肠炎的发病动态,防止耐药菌株的滋长。
3、做好隔离措施:
对假膜性肠炎病例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环境消毒,防止通过房间、皮肤、医疗器械造成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的交叉感染。
因为外源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能是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有人从医院的地板、盥洗室的用具,以及护理假膜性肠炎病人的工作人员的手和粪便中检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其芽孢。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温馨提示: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