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0 10:19 来源:网友分享
1.化学治疗 强烈的诱导化疗和维持治疗,既增加了完全缓解率,又使生存期得以延长。现代资料又进一步提示,强烈的化疗加上缓解期的骨髓移植,可使残存的白血病细胞进一步减少或消灭,结果使一部分病人得到长期生存或治愈。近代化疗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较强烈的化疗,以引起短期的骨髓增生低下;②积极的支持疗法;③设计有效的方案维持缓解。化疗可以分成以下3期4个阶段:
(1)诱导缓解期:此期为治疗的基础,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糖胞苷(Ara-C)、甲氨蝶呤(MTX)、柔红霉素(DNR)、巯嘌呤(6-MP)、硫鸟嘌呤(6-TG)和泼尼松(Pred)等,诱导缓解的方案虽多,如HOAP、COAP、HAT、DAT等,但仅约2/3的病例能获缓解,至于哪个方案优良,尚无定论。感染是诱导期的重要威胁,往往导致早期死亡,如能应用预防性的粒细胞输注,或能减低其病死率。
(2)维持治疗期:此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控制髓外部位的发病,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最为重要,其次为控制骨髓白血病的复发,急性红血病时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可能与生存期短,尚未等到脑膜侵犯,就发生骨髓复发有关,有人提出用一次强化治疗,结合冻干卡介苗接种,对患儿的长期缓解可能有利。
(3)停止治疗期:强烈的维持化疗,具有远期中毒,损伤器官和免疫抑制等危险,易于引起各种并发症,一旦治疗停止,机体得以恢复,但过早停止治疗,容易引起复发。Auer等认为,凡已获得2~3年完全缓解的病例,即可停止治疗。复发病例多在停药后第1年内,停止治疗后引起复发的主要因素,是与治疗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局部预防不力有关。
2.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对本症的辨证,认为应虚实相兼。精气内虚是内因,瘟毒乘虚内陷是外因,虚实错杂,毒入骨髓,治疗上应以清瘟解毒为主,辅以扶正,用犀角地黄合清营汤加减,辨证应与辨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治疗本病,中医对化疗后的造血抑制,宜从补肾着手,使骨生髓以期早日恢复。
3.免疫治疗
(1)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应用各种细菌制剂、制品或人工抗原作为非特异性的刺激物来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常用的有卡介苗、短棒菌苗(短小棒状杆菌菌苗)等。冻干卡介苗用划痕法,也可作皮内注射。
(2)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应用自体或异体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从而促进宿主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可用经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的“白血病瘤苗”肌内注射,每次注入的细胞数宜在(1~4.8)×108个以上。
(3)被动免疫治疗:应用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有特异作用的单克隆抗体,来达到杀灭白血病细胞的目的。单克隆抗体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能在血中与骨髓中和白血病细胞很快结合,但临床效果尚不明显,还须进一步研究,如使抗体带上其他细胞毒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或化疗药物),以便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4)过继免疫治疗:应用被动转移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来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常用的方法有输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淋巴因子、干扰素等。
小儿红白血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迄今不明。有人认为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个亚型,其表现为红、白(主要是粒)两系的恶性增生,最后可发展成为典型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其发展过程为:红血病→红白血病→白血病。但不是每个病例都有这样的转化过程,有的病例可能在未转化前就死亡了,因而未能显示出病情发展的全过程。虽然因Friend病毒引起的红白血病与本病极为相似,但尚未分离出使人致病的相关病毒。
(二)发病机制
真红系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血液中红细胞生成过多而不是因红细胞的寿命特别长。用59铁及15氮为标记的苯甘氨酸产生血红素的方法证明患者的红细胞生成比正常人多。用51铬或氟32磷酸二异丙脂测定红细胞的寿命基本正常。EPO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病人的血浆和尿中EPO的含量不但不增加,而是显著减少甚至查不出。这一点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正好相反。最近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表明:真红的骨髓中可能存在2群红系造血干细胞。一群是异常细胞株,增殖速度比正常快,即使缺乏EPO也增殖。另一群属正常细胞株,它的分化增殖则需要EPO。当异常细胞株产生大量红细胞。EPO的分泌受到抑制,正常细胞株便处于相对休止的状态。
体外培养表明,真红患者的骨髓可在不加入EPO条件下培养出红细胞集落。对此情况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真红对EPO高度敏感,另一种解释是这种集落不依赖EPO。有人对红细胞表面EPO受体(EpoR)进行测定,提示真红的发病并非因EpoR的数目和亲和力变化所致。真红的发病可能不在EpoR这一环节。另有研究RT-SSEP和DNA-SSEP分析,分别对EpoR-DNA和EpoR起动小区域分析,未发现点突变,对整个编码EPO基因区域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未发现有异常,进一步证实了真红的EpoR基因无异常。
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即Di Guglielmo综合征,又称急性红细胞骨髓病、急非淋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红血性骨髓增生症等。本病征于1923年由Di Guglielmo首先报告,是一种急性或慢性骨髓恶性增生性疾病,在病程中恶性增生以红细胞及幼红细胞为主,也可累及粒细胞和巨细胞系,形成骨髓全细胞增殖病,最后可转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小儿红白血病检查
1.血象
血象在早期可有贫血,血片中有幼红细胞,发展为红白血病时,血象中除幼红细胞外,还可见到幼粒细胞,部分幼粒细胞中可出现Auer小体。
2.骨髓象
在急性红血病骨髓象中,骨髓细胞分类中红系有核细胞一般超过50%,大部分为原、早幼红细胞:且常有形态学异常,如幼红细胞巨幼样变、核碎裂、多核、巨形核等。如分类中异形幼红细胞>10%,则虽红系有核细胞仅占骨髓细胞的30%,亦有诊断意义。在红白血病时,骨髓象中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常在10%以上。
3.组织化学的特点
是幼红细胞的PAS反应常呈强阳性。
做胸部X线检查和B超检查,必要时做CT和造影检查。
小儿红白血病症状诊断
本病征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相似,起病较急,病程短促(数周或数月),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出现苍白、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等。也可出现出血症状,但一般不如其他型严重。也可发热,易致感染。脾脏常肿大,肝脏和浅表淋巴结则很少肿大。偶然发生皮肤浸润,可有黄疸(由溶血所致)。典型病例可经过红血病、红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三个阶段,最后发展成急性白血病时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多见,少数发展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起病急骤呈进行性贫血,临床表现的特点与急性白血病类似,骨髓象检查可以确诊。骨髓象在初期仅有红系统增生,继而演变为红系统与粒系统增生,最后完全变为粒系统增生。
小儿红白血病并发症
贫血、心悸、气短、出血、易致感染、脾脏常肿大、黄疸,可并发栓塞、偏瘫、高尿酸血症等,亦可并发DIC、尿酸性肾病。
1.贫血和出血
贫血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心悸、耳鸣。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皮下血肿和各脏器出血。眼底视网膜出血,导致视力减退;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时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和昏迷等。消化道和颅内出血可致患儿死亡。可发生溶血,出现黄疸,可并发DIC等。
2.感染
常并发感染,易扩散为败血症;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系统、皮肤疖肿、肠道炎症,肛周炎等, 可发生鹅口疮、肛周真菌症、真菌性肠炎和深部真菌感染等。
3.白血病细胞浸润
脾肿大,偶然发生皮肤浸润。最后发展成急性白血病。
温馨提示:
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