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15:04 来源:网友分享
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脱落的子宫内膜和血液混合在一起,而组成了经血。如果有较大的内膜脱落,即有血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现月经量大,且月经期间血块多,为血瘀症。月经过多时可以先考虑服用中成药来止血。但血止后,可以及时到当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主要是排除其它病因诱发。
月经血中带血块这和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有关,如果出血多的时候很冲来不及,就会凝成一个血块排出来了,往往带有血块可能这个时候的出血量比较多,就集成的一个块。经血出来内膜会脱落,但可能是一些碎片,血块还是应该供应子宫内膜的血管出的血。也就是说,经期时排出血块表示月经量过多。
另外,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天,少数为3~5天。如果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就算经期延长,是异常现象,经期延长应加以重视。行经期延长,月经血块多,可由于对雌激素水平低,子宫肌瘤,息肉,内膜炎及宫内节育器原因引起,因此需要到医院妇科进行检查确诊,以便对症治疗。
引起月经量多的原因有哪些?功血、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常见的妇科疾病可以导致月经量多。避孕方式不当、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也是引起月经量多的原因。
1、妇科疾病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即无器质性病变的月经失调,常表现为月经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严重时会出现大出血等症状。
(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器肿瘤,发病率很高。月经过多常见于肌间和粘膜下两种类型的子宫肌瘤。
(3)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症是引起阴道异常出血的常见原因。炎症发生时,局部血管变得脆弱,行经时的出血不易凝止,往往引起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
(4)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单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本来长在子宫壁内层的组织出现在其他位置上。这些“异位”了的子宫内膜干扰生殖器官的各种正常功能,常常会伴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等症状。
月经量多怎么办?妇女月经期间,要以调为养,不可过食辛辣温热饮食,也不可过劳或剧烈运动,以防经量过多。
1、调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
2、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影响正常月经。
3、适劳逸。月经期间以调为养,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不调。
4、节育和节欲。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同房,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失调。
5、节制饮食。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什么是月经不调的症状?月经提前、月经推迟、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痛经、闭经等都是月经不调的症状。
1、月经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2、月经推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月经,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4、月经量多。经期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称为月经量多。
5、月经量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6、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
7、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8、闭经。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大于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大于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停止3个周期以上?
9、经前综合征。女性在月经周期的后期表现出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如烦躁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等,严重者可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