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 07:01 来源:网友分享
1、阴部感染及炎症刺激:这是外阴白斑的主要原因,由此发病的患者占50%左右。造成外阴感染及炎症刺激的因素很多,如平时卫生习惯不好、穿化纤内裤、卫生用品不洁净、浴池洗澡、浴场游泳等导致阴道炎症,如不能及时得以治疗,炎性分泌浸润到会阴部,长期感染刺激,会使皮肤及粘膜受损,发生红肿、溃疡及变性,这就会逐渐发展成为外阴白斑。
2、内分泌失调:由于内分泌腺体及组织自身发生病理变态,或者因遗传、酶的缺陷及免疫功能等原因等原因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内分泌疾病。通过氚(h3)标记胸腺嘧啶的测定,认为真皮中存在一种能抑制表皮细胞分裂生长仅作用于表皮局部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蛋白质激素,称为抑素,它使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该处表皮代谢的刺激之间失调导致外阴白斑。
3、遗传因素:外阴白斑病患者约10-30%。是由于遗传引起,遗传引起的外阴白斑病以萎缩型为主,患者以幼女为主。临床中对15岁以下患者应首先注意遗传因素,询查其父母家族中有无外阴白斑病患者。
4、其他疾病:如患糖尿病、白癜风、外阴湿疹、外阴瘙痒等,如乱用药物、治疗不当,也可能导致或加重白斑病的形成与发展。
造成外阴白斑的原因有多种,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阴部感染和炎症刺激引起。所以女性朋友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以减少感染还有积阴道炎症的发生。这就需要从卫生、饮食等方面来做起。
一、外阴白斑是发生在外阴皮肤粘膜处的白色病变,以病变处皮肤增厚、粗糙、萎缩、弹性减退、皮色脱失为特征,常见于大阴唇或小阴唇内侧及阴蒂,严重时可延至阴道、会阴及肛门周围的一种慢性常见妇科疾病。
二、外阴白斑患者以女性多见,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幼年期、青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都有报道,但50岁前后的更年期患者居多,幼女患者病因多与遗传有关,临床中注意查询其父母双方家族“外阴白斑病”史。外阴白斑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
三、外阴白斑危害性较大,患者患上此病后往往会感到外阴部奇痒难忍,似有钻心之感,痒为阵发性发作,夜间尤甚,伴烧灼干燥不适,严重影响睡眠。
四、外阴皮肤粘膜变白、或与淡红相间,表面粗糙不平,并有裂口、溃疡、糜烂或发硬失去弹性,可造成排尿困难。
五、局部皮肤粘膜变薄,也有肿胀水肿的,大小阴唇萎缩甚至消失,使阴道口变狭窄,可造成性生活困难,也可造成分娩困难而行剖腹手术。
六、除局部症状外,还伴有心慌气短、心烦无力、胸闷、饮食减少、失眠多梦、腰酸背痛、性要求淡漠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外阴癌,高达10-50%。
外阴白斑指出现在妇女阴部皮肤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白色斑块,可向两下肢内侧、会阴及肛门蔓延,但很少侵犯尿道口及前庭。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外阴奇痒,有时可有灼热、疼痛感。患部皮肤粗糙、呈苔藓样增厚,有抓痕,有时发生皲裂、溃疡等。直接影响排尿和性生活,其痛苦程度难以言表。本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外阴以Ph4弱酸配方女性护理液清洗后,用激素药物局部涂抹、局部注射厌氧棒菌及中医药治疗等。
2、物理治疗:微波治疗,二氧化碳激光及氦氖激光,波姆光,高频电刀,局部电灼治疗以及液氮局部冷冻治疗等。
3、手术治疗:单纯外阴切除术、合并植皮的外阴切除术。
4、中医治疗:采用中医调理平衡营养渗透疗法治疗,无副作用、效果集中、靶向性强富含多种活性因子和修复因子以及特有的高强度渗透,可快速渗透于体内病变组织部位,渗透部位的强大能量可瞬间使病变组织产生不可逆转的凝固性坏死,而周围组织却不会有任何损伤,不影响日后再生育,不耽误学习工作,打造了“只除病变 不伤组织”的创新性临床疗效。
⑴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生活压力及情绪的调节,保持情绪乐观,心情开朗。这一点,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⑵积极治疗慢性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积极治疗阴道炎、外阴炎及各种引起带下增多的疾病。
外阴白斑化验图例
⑶有些女性过于清洁,每天有清洗外阴一次或几次的习惯,在此我们建议,由于女性外阴有自洁作用,一般一周清洗2-3次即可,清洗时不要用任何洗涤剂(因其一般均为碱性),只用温水清洗即可,切忌水温不可过烫。
⑷日常生活中应穿宽松、透气性好的内衣裤,以纯棉制品为主,避免穿晴纶等化纤制品的内裤。
⑸应保持患处干爽、通气、清凉;穿吸湿、透气、宽松、柔软、全棉的内裤,穿晴纶等化纤制品的内裤。
⑹保持外阴清洁,减少刺激与摩擦,忌搔抓。
⑺保持心情舒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生活压力及情绪的调节,保持情绪乐观,心情开朗及充足睡眠。这一点,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多食含铁、铜、锰等含微量元素较多的如核桃、芝麻、香菇、豆腐、青菜、木耳、胡萝卜、瘦肉、猪血、牡蛎、海螺及海参等海产品。
病人禁食品:酒、生葱、生蒜、辣椒、淡水鱼(鲫鱼、鲢鱼、草鱼、鲤鱼)、虾蟹、鸡肉、鸭肉、鹅肉。外阴潮湿重:忌食糖、甜食、苹果,并禁寒凉油腻。
⑼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