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6 09:30 来源:网友分享
北京市报告今年第7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今年前7个月,因被猫狗抓伤、咬伤到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已近9万人次。截至今年8月底,今年北京市共报告人狂犬病7例,死亡7例。
今年北京市第7例狂犬病例报告于8月29日,房山区。患者男性,今年83岁,4天前出现烦躁、睡眠不好,一天前出现发热、恐水、怕风等症状,临床诊断为狂犬病,目前患者已死亡。患者半年前被家养犬咬伤脚踝,未处理伤口,未接种疫苗及被动制剂。伤人犬于当日被打死。家属否认该犬还咬伤过他人。
另据统计,今年1至7月份,因被猫狗抓伤、咬伤,到全市各狂犬病免疫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已近9万人次。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与猫、犬等宠物过分密切接触,被咬伤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
某些病例由于咬伤史不明确,早期常被误诊为神经症。发病后症状不典型者,有时易误诊为精神病、破伤风、病毒性脑膜炎及脑型钩端螺旋体病。安静型肢体瘫痪病例可误诊为脊髓灰质炎或吉兰-巴雷综合征。破伤风患者潜伏期较短,多为6~14天,常见症状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性肌肉痉挛持续较久,常伴有角弓反张。而狂犬病肌肉痉挛呈间歇性发作,主要发生在咽肌。破伤风患者无高度兴奋及恐水现象,积极治疗多可治愈。
严重的神志改变(昏迷等)、脑膜刺激症、脑脊液改变及临床转归等有助于本病与病毒性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疾病鉴别,免疫学抗原、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可作出肯定诊断。
狂犬病尚应与类狂犬病性癔症(假性狂犬病)相鉴别。这类患者有被犬且多确定为狂犬咬伤史或与患病动物接触的历史,经数小时或数天即发生类似狂犬病的症状,如咽喉部有紧缩感、能饮水、精神兴奋等症状,但不发热,不流涎,不怕风,或示以饮水,可不引起咽喉肌肉痉挛。这类患者经暗示、说服、对症治疗,可很快恢复健康。
此外,采用Semple疫苗接种后,可发生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应与狂犬病相鉴别。仅并发脊髓炎者潜伏期为注射开始后1~3周,从注射第1针算起,最短6天,最长者52天。临床表现为接种过程中突然发热伴上升性麻痹或不全性横贯性脊髓病变,有截瘫与括约肌失禁。如并发弥漫性脑脊膜炎则发病较迟,潜伏期5~8周。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病毒性感染意识障碍与脊髓炎表现。以上两种并发症均易与麻痹型狂犬病相混淆。脑脊液中和抗体的存在有利于狂犬病的诊断,病程中动态观察以及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的判断,均有助于临床鉴别。死亡病例则必须依赖动物接种,以内氏小体及病毒抗原存在与否作出诊断。
温馨提示:
应加强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蔓延,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严格执行犬的管理,可使发病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