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07:04 来源:网友分享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其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重点领域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有46.6万,其中中国新发病例占28.8%,达到13.15万。日前,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办的“2010年子宫颈癌高峰论坛”上,专家呼吁:要从源头上防治宫颈癌,还需在未来将应用疫苗的一级手段和筛查等二级预防措施充分结合。
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29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我国每年约3万妇女会因这种恶性肿瘤致死。我国最新研究也显示,30~50岁的中国妇女,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15%~20.8%,且存在发病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宫颈癌的预防手段主要依靠筛查和早诊早治。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宫颈癌防治,尤其是筛查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惠教授介绍,筛查是宫颈癌防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已证明,开展对子宫颈筛查,宫颈癌死亡率能够显著下降50%。
研究已明确显示,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1991年,在中国科学家周健夫妇与澳洲科学家伊恩?弗雷泽的共同努力下,抗hpv病毒的疫苗研究取得了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hpv 病毒样颗粒首次通过dna技术合成,之后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临床研发,2006年,预防性宫颈癌疫苗在美国上市,hpv疫苗的诞生,为全球众多女性带来了福音。随后,全球陆续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了该疫苗的使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室主任乔友林教授说,通过筛查等二级预防措施的加强,我国宫颈癌防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一些探讨宫颈癌综合预防模式的试点项目已陆续在部分地区开展。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王临虹教授提出:“除了强化筛查,政府的积极倡导、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未来疫苗的应用都将对全面提高中国的宫颈癌防治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宫颈癌前病变的饮食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每天至少两份蔬菜、两个水果、一份谷类食物。叶酸缺乏与宫颈癌发病有关。而谷类食物正是叶酸含量最多的食物之一,如每天吃一碗小麦,其叶酸的含量就占到每日所需叶酸量(400微克)的25%。叶酸还大量存在于绿叶蔬菜、橘汁、豆科植物中。
对HPV感染应采用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基于HPV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所以辨证分型以湿热瘀毒为主证型,再分别以脾虚、肝郁、肾阴虚、肾阳虚等兼证为次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全身治疗以内服汤药为主,以改善机体的失衡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具体治法有清热养阴、解毒化瘀、健脾益肾。局部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特色,多数医家在几服中药同时都有辅助阴道内塞药的治疗,包括外阴熏洗法、阴道灌注冲洗法、阴道纳药法等等。而药物组成则以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活性功效为主。
1.对已发现的宫颈病变及生殖系统感染,尤其是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人群,应做积极采取相应诊疗措施,以防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2.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过早性生活、杜绝性生活混乱。
3.定期做妇科检查,已婚女性建议至少每两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问题应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
宫颈癌是目前惟一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相关。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球形外壳,直径55nm,主要感染皮肤黏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目前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至少30种与生殖道黏膜感染相关。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温馨提示:
分娩时注意避免宫颈裂伤如有裂伤,应及时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