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07:57 来源:网友分享
1.细菌性肺炎
它是最常见的肺炎,约占肺炎的80%。病原体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件链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等)、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厌氧菌等。随着抗蓖药物的普遍使用、预防手段的进步与新病原体的出现,细菌性肺炎病原茵分布规律正在发生变化。20世纪30年代前,90%以上的细菌性肺炎由肺炎球菌所致,近20年来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肺炎比例不断增加.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约占60%以上,新的病原菌肺炎(如嗜肺军团杆菌)的发生率亦增多。
2.病毒性肺炎
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台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疤疹病毒等。
3.支原体肺炎
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4.其他病原体肺炎
包括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弓形体、寄生虫(如卡氏肺袍子虫、肺包虫、肺吸虫)等。艾滋病病人易伴发卡氏肺包子虫、弓形体等感染。
5.真菌性肺炎
包括白色念珠菌、曲菌、放线茵等。
6.其他非感染因素
如放射性肺炎,为肿瘤胸部故疗后所引起的肺损伤、纤维化;化学性肺炎,为吸人刺激性气体或液体所致;过敏性肺炎,为接触过敏源所致的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可表现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状。
1.血常规检查
包括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个/L,中性白细胞百分比超过70%,则提示为细菌引起的肺炎。老年或幼儿可能增高不明显。
2.痰培养
痰液标本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采集。直接涂片,光镜下观察细胞数量,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可作为“合格”标本接种培养。痰定量培养分离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浓度≥107cfu/ml,可认为是肺炎的致病菌;≤104cfu/ml,则为污染菌;介于两者之间,应重复痰培养。连续二次分离到相同细菌,浓度105~106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3.血和胸腔积液培养
血和胸腔积液培养是肺炎病原学诊断的方法。血和痰培养分离到相同细菌,可确定为肺炎的病原菌。由于血或胸腔积液标本的采集均经过皮肤,故需排除操作过程中皮肤细菌的污染。明确病原学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尤其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4.X线胸片检查
这是肺炎的重要检查方法,有助于肺炎的诊断。
5.CT、MRI检查
对于经X线胸片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可进行CT、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方一]
人参10克,菠菜1500克,面粉1000克,瘦猪肉500克,生姜10克,葱20克,胡椒粉3克,花椒粉2克,酱油50克,芝麻油5克,食盐适量。将菠菜择洗干净后,去茎留叶,在木瓢内搓成菜泥,加入适量的清水搅匀,布包好,挤出绿色菜汁,待用。人参调后切成薄片,烘脆研成细末待用。姜、葱洗净后切成姜末、葱花,猪肉用清水洗净剁茸、加食盐、酱油、花椒粉、姜末拌匀,加适量的水搅拌成糊状,再放入葱花、人参粉、芝麻油,拌匀成馅。将面粉用波菜汁合成揉匀,如菠菜汁不够用加适量清水,揉至面团表面光滑为止,揉成长条分成200个剂子,擀成圆薄面皮,加馅将面皮逐个包成饺子,锅内水烧开后将饺子下锅,待饺子煮沸时,可加少量凉水,待馅和皮松离时,即可捞出装碗即成。
本方适用于小儿肺炎的恢复期。
[方二]
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生姜各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水煎服,1日1剂,每日2次。
适用于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中医治疗还是很多的,比如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还是很不错的,目前来说小儿肺炎采取中医的话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中医采用的是一些中药治疗,而且这样的中药也是非常的苦的,如果小儿吃了之后还是需要注意一下调理。
1. 是胃肠炎,还是肺炎
假设这样的病例,90岁老年男性,因“恶心、腹泻3天”来院,经过简单查体后,急诊认为是急性胃肠炎,收入消化科,入院后经过对症支持处理,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咳嗽、咳痰伴气促,拍胸片提示双下肺炎,动脉血气示有低氧血症(轻度),遂诊断为“肺炎”。这个时候有个问题要明确,患者入院时的恶心、腹泻究竟是由“急性胃肠炎”引起,或一开始就是肺炎,只不过表现为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而已?如果是前者,那么入院后的肺炎则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如果是后者,则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鉴于HAP与CAP病原学等方面的不同,鉴别具有较大意义,虽然临床上可能都会用到同一种抗生素(比如三代头孢)。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如果患者一开始就是CAP,而我们按照胃肠炎来治疗,没有及时上抗生素,结果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患者无发热,查体在肺部听不到湿罗音,血常规提示WBC/N并无明显异常,且由于疏忽未做胸片(试想一下你会给一个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开胸片检查吗?),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非那么容易。
2. 肺炎患者血象一定高吗?
很多老年性肺炎,或者重症肺炎,其血常规中WBC/N没有明显升高,而是正常甚至降低,这不仅不是感染轻微的表现,而可能病情严重的征象之一。这不是某个人的经验,而是集体的智慧认识。因为教科书和指南都有详细说明:CAP的诊断标准中有一条是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或<4X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WBC/N降低可能是感染致骨髓抑制所致。所以,血象(这样的称呼其实是不规范的)不高不是排除肺炎的要素。
事实上,血象的改变从来就不是诊断CAP的必须项目。如下表,诊断CAP时符合1、3是必须的,而第2条中仅需任意一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象)符合便可,所以CAP患者的血象完全可以是正常和降低的。另外,患者可以无发热。
3. 肺炎治疗后,何时复查胸片?
大多数CAP患者在明确诊断并给予初始治疗后72小时临床症状改善,未再发热,咳嗽、咳痰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提示WBC/N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大家都很开心,这时候有人提出来要不要复查一个胸片,好的,查吧,第二天一看胸片结果,双肺渗出影较前增大了,这是怎么回事。有人翻开《内科学》,啊,书上清楚写着“CAP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改善了,但X线影像病灶吸收较迟”。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们再翻开《病理学》,就会知道典型的细菌性肺炎有充血水肿期(胸片显示片状分布的模糊阴影)、红色肝样变期(胸片可见大片致密阴影)、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胸片恢复正常)四个自然过程期,但我们现在肺炎早期就开始了抗感染治疗,干预了疾病的自然经过,所以现在很难见到典型的上述四期病变过程,即便如此,这或许仍可解释为什么临床表现改善了而胸片仍在进展。
所以,2016年版CAP指南指出:大多数CAP患者在初始治疗72h临床症状改善,而影像学改善滞后于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不推荐常规复查胸部影像,只有在临床表现持续存在或恶化时才复查胸片或胸部CT以确定肺部病灶变化。事实上,我们判断CAP患者病情是否改善重在临床而非影像学改变。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