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13:24 来源:网友分享
该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其中以猪、牛最为易感;其次是绵羊、山羊和骆驼等。人也可感染此病。
病畜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痊愈家畜可带毒4个月~12个月。病毒在带毒畜体内可产生抗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本病主要靠直接和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乳头及伤口感染。空气传播对本病的快速大面积流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可随风散播到50公里~100公里外发病,故有顺风传播之说。
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一般经过1天~7天的潜伏期出现症状。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严重病例可在咽喉、气管、前胃等黏膜上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黑棕色痂块。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黏膜变化较轻。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病羊水疱破溃后,体温即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一是发病猪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减食或不食。蹄冠、趾间、蹄蹱等部位出现发红、微热,触摸时表现敏感,不久患部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炎症向深部发展,侵害蹄叶,甚至造成蹄匣脱落,病肢不能着地,病猪不愿走动,常卧地不起。强迫行走时,严重跛行,蹄部流血。大多数受FMDV感染的中大猪,一般表现为嘴唇、鼻镜、蹄及哺乳母猪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并有溃烂,蹄匣脱落等常见症状,严重影响动物的站立、行走、采食及饮水,并进一步造成消瘦乃至衰竭而死。
二是严重的急性感染案例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发作而致猝死,除少数病畜鼻孔偶见白色乳状液体流出、蹄冠部呈透明状环带外,大多数病畜死前几乎无任何可视症状;剖检往往可见心室肌表面呈带环状坏死条纹,故被称作“虎纹斑”坏死,感染FMDV后,除哺乳期幼畜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发生大比例猝死(病死率可达60%~80%)外,生长育肥期的猪发生疑似心肌炎猝死的案例似有日渐增加趋势。
三是近几年在猪口蹄疫暴发的初期也有急性死亡的病例,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仔猪尤其是哺乳期仔猪被感染后出现水疱症状不明显,但因发生心肌炎和胃肠炎,可在短期内迅速死亡,致死率高达8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卫生,平时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
2.强化日常消毒工作,圈舍、场地和用具以2%的火碱或10%的石灰乳,坚持每两天消毒一次,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3.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免疫程序及时对猪只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做好抗体检测,对抗体水平低、检测不合格的猪,要随时补免。
4.本病与传染性水疱病、传染性疱疹很相似。如果出现疑似病猪,立即上报动物防疫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待病情确诊之前,可采取以下措施:(1) 隔离病猪,蹄部用来苏儿或高锰酸钾冲洗,擦干后涂抹鱼石脂软膏,再以绷带包扎;舌、唇烂斑用清水或食醋冲洗,再涂以明矾或碘甘油,也可撒布冰硼散;母猪乳房烂斑可用肥皂水或硼酸清洗,也可涂抹抗生素软膏。(2)肌肉注射“热毒跛痛宁”(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和“蹄肢康”(主要成分:盐酸沙拉沙星)。 (3)全天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和优质的电解多维或速补,尤其补足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鱼肝油的用量,用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4)饲料中拌入“败毒特效跛行散”(主要成分: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金丝桃素、水牛角、黄连、黄柏、栀子等),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提高猪只抗病毒能力。(5)严重不食病猪,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樟脑、林可霉素、病毒灵、柴胡等。
5.病猪一旦确诊为口蹄疫,要按国家有关政策,采取封锁、隔离、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等相关措施。
1、口腔型口蹄疫。先用清水、食醋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溃疡,再涂1%~2%的明矾或碘酊甘油,也可撒布冰硼散。
2、蹄型口蹄疫。先用3%的克辽林或来苏儿洗涤,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青霉素软膏,然后用绷带包扎。
3、乳房型口蹄疫。先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青霉素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
4、混合型口蹄疫。除局部治疗外,还应用强心剂和补剂,如安钠、加葡萄糖盐水等。用结晶樟脑口服,每次5~8克,每天2次。
5、注射高免血清。剂量为犊牛每千克体重1~1.5毫升。
6、中药治疗。贯众15克,甘草10克,木通12克,桔梗12克,赤芍10克,生地7克,花粉10克,荆芥12克,连翘12克,大黄12克,丹皮10克共研末加蜂蜜150克为引子,用水冲服。
该病可通过挤奶、处理病畜创伤等与病畜接触而被直接传染给人,但人本身对口蹄疫有一定的抵抗力,偶有感染也只是在口腔、手指、脚趾处出现很小的水疱,往往未被注意就消失了,呈良性经过。不过在口蹄疫流行时,必须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非工作人员杜绝与病畜接触,防止感染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