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 16:39 来源:网友分享
据钱江晚报报道:在六一儿童节这个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里,小乐因面部裹满了纱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小朋友玩耍。2岁的他已连续20天到医院烧伤科就诊。
起因是,20多天前,妈妈想为小乐洗澡,水烧开后,妈妈把热水先倒在脸盆里,转身接冷水并嘱咐小乐跟着她,但小乐还蹲在装着热水的脸盆前。打好凉水后,乐妈转身看见蹲着的小乐想自己站起来,但却没站稳,整个人头部栽进了脸盆里。由于惯性,小乐的两只手臂也顺势进去了。妈妈见状立即将孩子抱出。
尽管如此,因刚烧开的热水温度较高,小乐的整个脸部、头部及双上肢都烫伤了。乐妈赶紧给孩子冲了凉水,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人送进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乐全身16%的面积烫伤,且都呈深二度。现在小乐已经在慢慢好转了。这样的事情并不算少数,很多家长都会犯许多类似的意外错误,究竟小乐妈妈的做法是否正确?我们面对孩子的烧伤该如何处理?今天就为大家普及孩子烫伤该如何急救。
全国每年至少超14万儿童被烧伤烫伤
据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数据显示:全国每年至少超14万儿童被烧伤烫伤,为什么孩子容易发生这些意外伤害?贾大成表示可能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好奇心强等年龄特点。
第二,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辨别能力及预见性,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危险的事物反应迟钝或缺乏,没有逃生避险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身体娇嫩、发育不完善,对于伤害的承受能力比成人差。
第四,有些中、小学生自以为是、逆反心理、不服管教(其实既是年龄特点,又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失败)。
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面对的危险环境各不相同。“二抬四翻六会坐,七爬九站周会走”,1~3岁,初具独立行动的能力,活动范围扩大;3~6岁,也正是上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接触外界的机会更是日趋增多;小学、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经验、独立意识、活动范围与日俱增,同时危险的范围、机会、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孩子从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危险的认知程度较低,需要家长的格外呵护;长到一定阶段,孩子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家长可控因素越来越少,孩子的危险因素也就随之增加了。这也是孩子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始终不降的原因之一吧!
1、寒冷的冬季使用热水袋保暖时,热水袋外边用毛巾包裹,手摸上去不烫为宜。注意热水袋的盖一定要拧紧,经检查无误才能放置于包被外,要定时更换温水,既保暖又不会烫伤宝宝。
2、给宝宝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后再兑热水,水温不高于40℃。热水器温度应调到50℃以下,因为水温在65-70℃时,两秒钟之内就能严重烫伤宝宝。
3、暖气和火炉的周围一定要设围栏,以防孩子进入。
4、将厨房的门上锁,不要让宝宝轻易进入厨房。
5、将可能造成烫伤的危险品移开或加上防护措施。如热水瓶不要放在桌子上,熨斗等电器用具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桌子上不要摆放桌布,防止孩子拉下桌布,弄倒桌上的饭碗、暖瓶而烫着自己。
6、家庭成员要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并检查落实情况。时常提醒孩子自我防烫伤。如看见孩子想用手去摸暖气、热饭碗、火炉等,大人可以赶紧先将自己手指触一下这些东西,然后急忙缩回,一边装着很烫的样子,一边喊“烫”“疼”,孩子看后,就不敢动手去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