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0 07:03 来源:网友分享
祛斑汤
用料:北沙参15克,酒白芍、当归、红花、香附、党参、白术、生地各10克,茯苓、川芎、木香各6克。
做法:将全部的重要放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无货煮沸后,改文火煎半小时,滤取汤液即可。每日3次,每次服用30~40克,连服用半个月。
功效:养血祛斑,适用面部雀斑。
牛肝菊花粥
用料:牛肝500克,白菊花9克,白僵蚕9克,白芍9克,白茯苓12克,茵陈12克,生甘草3克,丝瓜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牛肝洗干净切片,将白僵蚕、白芍、白茯苓、茵陈、生甘草、丝瓜装入纱布包好,扎好口,与牛肝、白菊花及掏干净的大米,加水2000毫升煮成稠粥,500毫升汤分两日服用。吃肝喝粥,早晚各服1次,每个疗程10天,两天熬一次粥,不要一次熬出来,两疗程之间隔一周,连服三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
猪肾白肤粥
用料:猪肾2个,山药50克,薏苡仁50克,粳米200克,细盐、生姜末、葱花、芝麻油、料酒、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肾剖开,去筋膜、臊腺,洗净,切碎,加料酒浸15分钟;粳米淘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猪肾、薏苡仁、山药及适量清水,用小火熬熬成粥,后加入细盐、生姜末、葱花、芝麻油。每日服1剂,分数次温服,可以长期服用。
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壮阳补虚,丰肌润肤、祛斑增白,颜面光滑,适用于脾胃功能较差的中老年人,脸上有黄褐斑的人。
猪肾粥
用料:猪肾2个,山药1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猪肾剖开,去筋膜、臊腺,洗净,切碎,加料酒浸15分钟;粳米淘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猪肾、薏苡仁、山药及适量清水,用小火熬熬成粥,后调味分顿吃。
功效:具有健脾益肤,可用于色斑、黑斑皮肤
面部其实是人体的缩影,五脏六腑对应着面中部,四肢对应着面颊外侧的中下部。临床发现,哪里有黄褐斑,该部位对应的经脉和脏腑器官就常常存在问题。黄褐斑颜色越深、边界越清晰,症状越明显,而浅淡的斑往往出现于自觉症状之前。因此,观察黄褐斑的部位,就能及早了解脏腑器官的健康状况。
长在额头两侧及太阳穴
此处是两侧胆经的循行部位,若有黄褐斑,常为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
长在外眼角下
外眼角下对应的是我们的颈肩、上肢,如果此处出现了黄褐斑等斑点,则是身体向我们提示,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肩关节受风寒侵袭或者是颈肩肌肉劳损,这种情况通常伴有颈肩僵硬、酸痛的症状,大家一定要警惕颈肩部疾患。
长在鼻梁中间
鼻梁中部对应的是肝胆。面色青黄,鼻中部出现黄褐斑,多与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精神压力大有关,提示肝失疏泄,肝胆郁滞,须警惕脂肪肝、肝胆疾患。
长在两颧部
两颧部中央是小肠经循行的部位,两颧外侧是肾的对应区,上部是三焦经循行部位。颧骨部位的黄褐斑多伴有气短乏力、心慌、胸闷、消化功能减退,甚至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是消化系统和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两颧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黄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肾气虚、三焦气机不畅、脂代谢紊乱。
上唇长斑
上唇是大肠经的循行部位,对应的是泌尿生殖器官。此处长黄褐斑是肾气不足、大肠虚寒的征兆,常伴有便秘、月经不调等症状,应警惕子宫、卵巢疾患。
在如今的生活中,拥有一个完美光洁的脸蛋无疑是每一个女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对于脸上长斑,正确对待就显得十分亟待解决了。下面便是一些方法经验,通过中医的说法来治疗脸上长斑。
脸上长斑往往也反映内脏的情况。有健康的五脏,才会有滋润的面容。
长期吃肉多的人,如果没有同时摄入足够的蔬菜来帮助清肠,则容易淤血循经而上,面部长斑或者生疮,特别是在脸部的颧骨处,因为这里是大肠的反射区。
中医认为人的面部也是身体内脏的反射区,具体的分布是:额头反映大脑咽与喉,肺和心脏的反射区在眉眼间;人中反映子宫外膀胱,鼻头反映脾胃,鼻中反映肝等。我们可以观察面部发现脏器问题,及时找中医调理。
脸上长斑,是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们必须要严正以待,切不可马虎大意。因为脸上长斑除了影响美丽之外,还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受到其他疾病的困扰。所以,记住一些治疗长斑的事情就非常必要了。
色斑困扰着女性生活,而要减轻它带来的烦恼,最好的方法是预防:
1.防晒。日晒会加快色素合成和皮肤衰老,所以,防晒是第一要务。
2.保养。在做好防晒的同时也要注意皮肤保养,经常使用保湿润肤的护肤品,会延缓皮肤衰老,对抗色斑出现。
3.乐观。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易导致色斑的出现,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4.营养。过度减肥以及偏食会导致体内营养缺乏,无法有效延缓衰老,抑制色斑出现,所以需要均衡膳食,保证营养。
5.慎用化妆品。化妆品虽然可以暂时遮盖色斑,但过多过重使用化妆品,尤其是劣质化妆品,无疑会导致色斑的产生,所以需要慎重选择。
6.及早就医。肝病、肺结核、肿瘤以及内分泌疾病、皮炎等也都会导致色斑产生。如果患有上述疾病应及早就医。
对于已经有色斑的人来说,需要对症下药,选择适当方法,不可擅自用药,盲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