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 18:24 来源:网友分享
健康管理理念进入中国已有十几年,但在儿童健康管理方面却几乎一片空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健康意识的培养同样如此。儿童期是预防慢性疾病的关键时期,只有从小培养起健康管理观念,才能把预防疾病的关口前移。近日,有“中国儿童健康管理第一人”之称的儿科医生段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儿童健康管理应该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记者:请问儿童健康管理主要包括什么?
段渊:儿童健康管理是指,由儿童健康管理专家领衔,儿科专家、儿童保健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儿童教育专家共同参与,与儿童、家长、幼儿园、学校和社会互动,通过对儿童体格、神经精神发育、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况等的调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并针对儿童亚健康、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提出个性化、全方位的儿童健康计划。其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体格发育管理、慢病亚健康管理、儿童早期发展管理。首先,孩子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体格发育管理是最基础的。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绘制生长曲线(其中包括头围曲线、体重曲线、身高曲线和bmi曲线);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将饮食、排便、活动、睡眠等情况详细记录在孩子的个人档案中。其次,成年人的很多慢性病都是从儿童发展来的,比如30%~40%的儿童肥胖会发展为成人肥胖,至少30%的成人哮喘从儿童开始。最后,许多家长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但早教必须跟儿童的神经心理发展特点(整体的智力、心理、社会适应力等)相适应,否则可能揠苗助长。
记者:为什么要把儿童健康管理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段渊:第一,当今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首先影响到的就是儿童。第二,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各种洋快餐进入中国,营养不良的孩子越来越少,小胖子却越来越多。第三,各类育儿资讯让家长无所适从,误区很多,容易走进死胡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儿童健康管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需要动员社会好多力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关乎我国未来整体的人口素质。因此,国家必须扭转重治疗、轻预防的现状,重视儿童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记者:我国儿童的健康状况目前如何?
段渊:我的老师、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亚美院士早在2006年就提出“要发展儿童现代病的诊断与治疗”。可时至今日,儿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蓝皮书》指出,我国15~17岁少年中,有64.1%的人出现代谢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报告显示,中国15个城市里,0~6岁儿童平均铅中毒率达10.45%。北京一项抽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超过60%,肥胖和超重儿童占46%。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冬季调查发现,70%的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大部分与生活方式、饮食行为习惯等有关。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热量饮食、偏食、盲目过度进补等)造成的微量元素缺乏、性早熟、儿童高血压等慢性病,应试教育带来的心理压力,各种化学工业污染、环境污染带来的儿童哮喘、铅中毒和肿瘤等,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与严峻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童健康管理“雷声大,雨点小”,医院儿童保健科室严重萎缩,尤其在一些基层医院,儿保科的作用仅限于打预防针和测量身高体重。
记者:国外儿童健康管理是什么情况?
段渊: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将儿童发展战略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举个例子,在国外,许多家长从孩子0岁起就为他建立健康档案,有条件的家庭每年都会为孩子做一次全面检查并记录在档。而在我国,一般是孩子入学或升学前才做个简单的体检,有些疾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错过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记者: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儿童健康管理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和加强?
段渊:在这里,我有3个呼吁。第一,儿科行业协会应该有儿童健康管理分会,全国儿科医学教育机构应该设立儿童健康管理专业。同时,儿科医学工作者要懂得教育学,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儿科医学。第二,家长和学校要了解儿童的健康状态、管理儿童健康、改善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第三,建成儿童健康管理的社区工作模型,将全国的妇幼保健院与社区、学校联系起来,并与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对接。国家要成立儿童健康管理委员会,让妇幼保健院成为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小病和未病在基层防治,大病在大医院治疗。
记者: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的健康进行管理?
段渊: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资讯不对称让他们很苦恼。比如有些孩子一到冬天就三天两头地感冒发烧,家长并不知道,这可能与免疫力下降有关,而根源可能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系。因此,我想提醒父母,不要盲信网络上的各种育儿资讯,而要相信医生。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加入当地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让专家根据自家孩子的发展周期及特点制定健康方案,定期接受神经精神发育测评、营养评估咨询指导、体格发育指导、心理行为测评等服务。
从0岁管到21岁
在美国,儿童健康管理是从产前开始的,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具体来说,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服务对象是0~21岁人群,内容包括四大部分: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预防免疫、疾病筛查及健康教育。
从母亲一怀孕,政府就会为其做个人保健计划,孩子出生后,父母会收到一个“儿童健康计划表”,即不管孩子是否生病,家长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带孩子去进行详细的体检。通常儿科医生会向父母询问一些孩子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体育锻炼、看电视、个人卫生等),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在美国全民性“健康公民”管理计划中,有107个指标与青少年相关。而且不同的部门或组织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健康目标,如“健康学生”项目就号召学校和家长为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努力。如今美国的学生健身体育教育已成为世界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主要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