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22:04 来源:网友分享
多项研究发现,每天睡够7小时,就能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但不少人虽然睡够了时间,但醒来还是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健康医疗网”给出了5大原因。
1.胃食管反流。睡着时胃酸倒流,会影响睡眠。建议睡前两小时不要喝酒,吃巧克力、柑橘类水果等;睡前嚼一块口香糖,唾液有助中和胃酸。
2.频繁起夜。美国睡眠协会表示,65%的老年人睡不好觉的原因是频繁起夜。睡着时,人体的尿液呈浓缩状态,所以人们可以6—8小时不上厕所,但随着年龄增长,抗利尿的激素会减少,就会频繁起夜。建议中老年人睡前3小时不要喝水和果汁,不要吃流食;少喝或不喝咖啡、茶;睡前小便。
3.磨牙、说梦话。夜间磨牙症发病率为5%,很多患者自己毫不知觉。它会导致全身紧张,干扰深度睡眠。建议白天不要嚼口香糖,并去看牙医。
4.腿脚动不停。年龄增长,会使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四肢会在睡眠中动个不停,甚至拳打脚踢,影响深度睡眠质量。建议去医院接受相关检查。糖尿病、关节炎、贫血、甲状腺疾病、肾病,或某些药物也会导致这种疾病。
5.打鼾。睡眠中,呼吸一旦受到影响,就无法彻底放松,使用深度睡眠时间变短,即使睡足,醒来仍觉得累。建议多用鼻子呼吸;用淡盐水清洗鼻腔;侧卧也有帮助。
(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主要的“睡眠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前区,即视交叉上核,该区病变除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外,还可导致体温及进食活动的改变。
(二)发病机制
医学上对睡眠的探讨,始于寻找“睡眠中枢”,位于下丘脑或第三脑室侧壁的病变能够产生持久的昏睡,但非生理性睡眠,亦不能解释醒-睡周期。当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相当广泛,至少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
牵涉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腺苷、γ-氨基丁酸、5-羟色胺,以及神经肽类如S因子、δ睡眠导致肽(DSIP)等。
例如,视交叉上核及其相关联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具有自身节律性活动功能,在动物中为醒-睡周期的起步点,在人类可能为复杂的起步机构的一部分。又如缝际核含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破坏脑桥的缝际核可以抑制REM的发生,同时破坏中脑的缝际核则SWS消失;蓝斑和蓝斑下区含有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在觉醒和REM中放电频率增加,而SWS中则减少。破坏蓝斑和蓝斑下区也可使REM消失。神经肽中S因子和DSIP已可浓缩成药剂,注射后能产生S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