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22:12 来源:网友分享
田阿姨患有比较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双腿布满了蚯蚓状蜿蜒盘曲的青筋疙瘩,只要站立长久点,就感觉下肢胀痛,到了夜间腿还经常抽筋,小腿皮肤出现红斑,奇痒难忍。因为怕做手术和费用高等原因,田阿姨最后选择中医治疗。
中老年人及久站、久坐、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易产生静脉曲张。通过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发现,中医传统刺络放血后,患者曲张的静脉变软且恢复平整,原本压力过高的下肢肌肉得到有效缓解,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淤积的淤血得到排出,效果立竿见影。中医刺络放血治疗打破了静脉曲张只能手术开刀结扎的弊端,且不对静脉造成损伤,创伤极其微小,不影响行走和工作,治疗费用远远低于手术费用。
现代医学实验证明,适量的放血可促进机体造血功能,降低血液浓度,加快新陈代谢。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患者应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疾病加以预防,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注重疾病预防,要经常运动,锻炼小腿肌肉;进行主动或被动屈曲踝关节的活动如骑脚踏车、步行和游泳等都有助强化小腿肌肉;穿合适的弹力袜,早起时穿,睡时脱下;避免穿紧身衣物,因其压力梯度不合适,可使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保持理想体重,减轻下半身负荷;久站时勿穿高跟鞋;不得已久站时要两腿轮换重心,能走动时尽量动;长时间行走后要进行小腿按摩等。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继发有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比较重,患者久站时出现胀破性疼痛和明显肿胀,作下肢浅静脉测压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30%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下肢浅静脉曲张多属该综合征的一种代偿性症状表现,病程早期,患者出现肢体均匀一致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检查可见股三角区及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向背侧用力弯曲时即感腓肠肌处疼痛(Homans氏征阳性),此时下肢深静脉被血栓阻塞,形成回流障碍,Perthes试验呈阳性改变,病程后期,血栓机化后再通,静脉瓣膜遭破坏,演变成倒流性病变,患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站立时下肢皮肤发红或发绀,并有肢体沉重发胀或酸痛感及营养性变化,可继发患肢淋巴水肿,此时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难于鉴别,深静脉造影则有助于明确诊断。
3.动静脉瘘 多发生在外伤尤其是贯通伤以后,偶尔亦有先天者,在动静脉瘘部位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其近端肢体增粗发热,多毛易出汗,远端肢体则发凉并可出现水肿,抬高肢体时,下肢曲张静脉内血液不易排空,静脉压明显增高,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4.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 本病因先天性动静脉沟通或先天性静脉畸形(深静脉受压,高度狭窄或闭塞)引起,静脉曲张较广泛,不限于大隐或小隐静脉的主干,往往在大腿外侧,后侧也有明显静脉曲张,患肢常铰健侧增粗增长,尚有大片的红褐色血管痣样变化,有人称为“葡萄酒斑”,根据以上三联征,鉴别较易。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值得强调的是,静脉曲张本身可能是其他病变的继发表现,如腔静脉闭塞等,应积极处理原发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