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领域取得多项重大进展

2017-06-02 15:43 来源:网友分享

  有人说,艾滋病只会摧毁两样东西:免疫系统和信心。那么33年的抗艾历程,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入,人们从无知、恐惧、偏见,到了解、尊重、接纳,便是这两道防线在不断构建并逐步巩固的过程。从今年起,3月1日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定为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而在3月3日至6日于波士顿举行的2014年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又有多个研究团队报告了他们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涉及新药、疗法和疫苗开发等不同领域。在抗艾这条漫漫长路上,前行的每一小步,都是在接近成功。

  新例证:又一名艾滋病幼童或被“功能性治愈”

  也许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去年3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首次通过鸡尾酒疗法“功能性治愈”一名艾滋病幼童。这个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女婴在来到人世30小时后,便开始接受高剂量的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然18个月大时治疗意外中断,但后来对其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结果呈阴性。这意味着,病毒已几乎从她体内消失,无需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时隔一年,这些研究人员3月5日在本年度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表示,当年的“密西西比婴儿”已经3岁半,尽管停药多时,但病毒并未卷土重来。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另一名携带hiv的女婴身上进行了同样的尝试:出生4个小时即对其施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现在快1岁的她体内已找不到艾滋病病毒。

  这可能是第二名被“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幼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艾滋病专家德博拉佩尔绍德措辞谨慎地称,这名女婴仍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因此还不能说她已经被“治愈”;在制定针对感染hiv新生儿的治疗标准之前,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或许,将首例“功能性治愈”视为巧合的专家们应该打消部分疑虑,不妨乐观地相信,积极的早期介入治疗确实有效。而佩尔绍德的团队已经设计了临床试验,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测试这种早期治疗技术的可行性。

  新抗体:能够杀死多种hiv毒株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定期接受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价格昂贵,并有较严重的副作用,长期用药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抗艾滋病疫苗成为科学家们的另一个攻关目标。目前相对成熟的疫苗,要么还处于漫长的人体试验期,比如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从2012年1月开始进入一期临床试验;要么效力不够,比如一种“联合疫苗”于2009年在泰国完成人体试验,其虽可使人体感染hiv的风险降低31%,但免疫效果仍未达到可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的标准(感染风险降低至少50%)。

  现在,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与美国同行开展的最新研究为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提供了又一条思路。他们成功确认并在实验室复制出了一种能够杀死不同hiv毒株的抗体,这是一种广泛中和抗体,其与生俱来的“长臂”能够透过hiv的糖衣外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杀死病毒。

  所有hiv感染者体内都会产生抗体,但只有极少数人的抗体能够杀死(中和)多种类型的hiv。他们从一名感染hiv的女性的血液分离出她所产生的抗体,并运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复制出了这种抗体。目前他们已将这些抗体用于一系列实验,用来揭示免疫系统产生该种抗体的路径。科学家有望据此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策略,利用疫苗刺激诱导体内产生该种抗体来对抗hiv。

  新药物:一针或可预防3个月不染艾滋病

  艾滋病疫苗的开发绝非坦途,用鸡尾酒疗法的开创者、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的话来说就是,艾滋病疫苗“依然非常、非常遥远”。不过,科学家们已经拿出了预防艾滋病的过渡方案――何大一的研究团队3月4日在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名为gsk744la的新型药物,将来人们只要打上一针,就有可能3个月不被hiv感染。

  就预防性药物而言,这并非创新。早在2012年7月,fda就已经批准了首个预防hiv在高风险人群中感染和传播的口服型药物特鲁瓦达(truvada)上市。但特鲁瓦达的短板在于,其作用时效短,必须日服一粒才能有效防御,难以在易感人群中大规模普及。

  gsk744la虽然还没有进行人体测试,但利用猕猴进行的实验表明,注射该药物后,猕猴可在接近3个月之内不被直肠内接种的hiv感染。由于猴子对该药物的代谢更快,它在人类中的有效时间应该更长。他们接下来将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合作,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可获得这种长效药物的更多安全性数据。

  这项成果被艾滋病治疗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罗伯特格兰特视为艾滋病预防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他直言:“在我所知道的艾滋病预防研究中,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消息。”

  新策略:改造患者自身免疫t细胞基因疗法完成一期人体试验

  抗病毒药物目前仍是艾滋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首选,但价格、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形成都使得药物的疗效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有专家提出了新的策略――通过对hiv感染者血液中的免疫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来控制hiv水平,最终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

  这种基于ccr5突变基因的疗法在过去几年中日益受到重视。ccr5是人体免疫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受体,hiv与它结合后,就获得了入侵免疫细胞的“通行证”。该疗法始于医学界公认的艾滋病“治愈”第一人――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他曾感染hiv并同时患有白血病,但在2007年接受了带有ccr5突变基因的骨髓移植后,其体内的hiv也随之意外消失。

  但布朗被“治愈”真的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特例,因为只有大约1%的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而移植手术带来的排异风险显而易见。于是,编辑患者自身的免疫t细胞基因,就成为一种更切实际的做法。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加州sangamo生物医学公司的科学家们称,他们招募了12名艾滋病患者,完成了一期人体试验,结果显示普遍安全。

  他们先从这些志愿者的血液中提取未被感染的t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将细胞中制造ccr5的基因剔除,再将其注回病人体内。4周后,一半的患者按要求暂停服药,以观察治疗的效果。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仅有一人的hiv检测结果呈阴性,但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似乎能够免受病毒感染,而且存活的可能性比未经处理的细胞更大,与此同时,hiv的dna却在减少。

  研究人员希望,基因修改过的细胞的数量能够占上风,从而在患者体内建立一个病毒无法感染的免疫系统,最终实现无需服药就能控制hiv水平的“功能性治愈”。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艾滋病

挂号科室:性病科、感染科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性活跃人群男同性恋尤为多见 常见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力降低、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鹅口疮[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