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1 10:25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10月23日讯 在人类癌症中MYCN扩增意味着预后差和耐药性。然而,还没有药物能够直接靶标MYCN 编码的蛋白(N-Myc)。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十月二十日他们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PLK1(Polo-like kinase-1)和N-Myc相互激活的分子机制,并由此提出了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文章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卿国良(Guoliang Qing)教授。
卿国良教授已在Nature Biotechnology、Cancer Cell、PNA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被SCI引用2000余次,其中单篇最高被引用350多次。以第1发明人持国际发明专利1项 (US0305531),该专利已成功转让给国际著名生物医药公司Takara Bio Inc。
研究显示,PLK1特异性结合并磷酸化SCFFbw7泛素连接酶,促进它的自多聚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抵消Fbw7介导的N-Myc降解。而稳定N-Myc直接激活PLK1转录,构成一个正反馈调控环路,增强Myc调控的肿瘤发生。在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中,PLK1抑制子可以有效诱导存在MYCN扩增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这项研究为人们展示了肿瘤发生背后的PLK1-Fbw7-Myc信号回路。研究人员证实,PLK1抑制子单独使用或与Bcl2拮抗剂一同使用,有望治疗过表达MYC的癌症。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癌基因Myc会扰乱细胞的生物钟和代谢。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癌症治疗,可以减轻副作用和增强治疗效果。研究表明,MYC能结合到关键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改变细胞的代谢和昼夜节律。
西班牙Vall d'Hebron肿瘤研究所(VHIO)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决定性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证明Myc抑制能够有效治疗胶质瘤。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因为侵袭性高而臭名昭著,目前的抗癌疗法都难以与之抗衡。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恶性实体瘤,起源于胚胎神经系统的细胞。传统化疗往往不能有效治疗高侵袭性的神经母细胞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神经母细胞瘤抵抗化疗的关键。这项研究为人们带来了克服神经母细胞瘤抗性的希望,将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